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查古籍
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(公元 1359 年)元.滑寿(伯仁)着。一卷。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六脉为纲,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,甚有心得。
一张氏妇,年才二十一,其夫延余诊之。左寸关短弱,尺滑,右寸亦滑,关濡弱,尺沉微。
诊毕问予曰∶脉何如?予曰∶心神脾志皆大不足,肺经有痰。夫曰∶不然,乃有身也。予曰∶左寸短弱如此,安得有孕?夫曰∶已七十日矣。予俯思久之,问渠曰∶曾经孕育否?夫曰∶已经二次,今乃三也。予问∶二产皆足月否?男耶女也?夫曰∶实不敢讳,始产仅九个月,手足面目完全,而水火不分,脔肉一片,生下亦无啼声,抱起已身冷矣。细检之,乃知其无水火也。次亦九个月,产下又无啼声,看时口中无舌。二胎之异,不知何故?闻先生能细心察人之病,特祈审之。予方悟前二胎之不完者,由心脾二经不足所致也。今左寸右关之脉可见矣,乃为筹思一方,专以补心血为主,令其多服,以百帖为率。酸枣仁、远志、茯神各一钱,白术二钱,白芍药、当归、枸杞子各一钱五分,甘草五分,生地黄八分,艾絮二分,龙眼肉五枚,水煎服。足月而产一子。次年又有身,不以前事为意,至九个月,产下形体俱具,外有脂膜一片包其面,耳目口鼻不见,但不能去此脂膜,产下即殁。因思上年之子,为药之力也。因予久不至苕,其家以予方粘于壁间,一觉有身,即照方服之。后生二子一女。里中以此方为补天手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