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元 1578 年)明.李时珍(东璧.濒湖)着。
五十二卷。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, 收载药物 1892 种,附药图 1000 余幅,阐发药物的性味、主治、用药法则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、炮制 、方剂配伍等,并载附方 10000 余。 本书有韩、日、英、法、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。
学术价值:
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。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。
查古籍
(公元 1578 年)明.李时珍(东璧.濒湖)着。
五十二卷。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, 收载药物 1892 种,附药图 1000 余幅,阐发药物的性味、主治、用药法则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、炮制 、方剂配伍等,并载附方 10000 余。 本书有韩、日、英、法、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。
学术价值:
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。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。
(公元 536 年? )梁.陶弘景(隐居)注。七卷。原书己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集注是在《 神农本草经》基础上进行整理, 又增药 365 种, 分为玉石、草、木、果、 菜,有名未用六类。
学术价值:
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。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。
(公元 1116 年)宋.寇宗奭撰。二十卷。载药物 460 种,阐发药性较详尽,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、体质强弱、疾病新久等,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。
程应祯兄,胸膈背心时常胀疼,头眩晕,脚软弱,手指痛,咳吐红痰。诊其脉,左关弦大,右寸关滑大。予谓此食饱后感于怒,老痰瘀血积在上焦,宜其胸背胀痛而热壅也,治当清化上焦,使新痰不生。宿瘀磨去,则万全矣。如落时套,用地黄、山茱萸等滋阴降火之剂,是以滞益滞,则热无由去,瘀无由消,而痰益增不去也。病者闻言,谔然曰∶未见公时,业已服过一月久矣。疑其饮食损而热寻加,胸背胀痛递长哉。予曰∶今反辙幸早耳,再迟则败事。亟以青皮、枳壳、陈皮快其气而疏其壅滞。盖痰随气行也。贝母、桑白皮以消余痰而清其嗽;牡丹皮、滑石、桃仁,消其瘀血,山栀仁开郁清热;白芍药伐肝补脾;甘草调和诸性,缓而理之,当见其去泰去甚也。别后半月复书报云∶胸背之胀减三之二,血已十日止矣,痰如旧。改以山栀仁、牡丹皮、丹参、赤芍药、桃仁各八分,滑石三钱,五灵脂、当归尾各一钱,半夏曲、青皮各六分,诸症悉去,独足心热,再以黄柏、知母、苡仁、牛膝、甘草、白芍药、茯苓、陈皮、贝母、石斛、牡丹皮调之如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