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〔害〕性沉重降,能泄上气令下行,本利窍清暑之药。若病患脾虚下陷,及阴精不足内热,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,烦渴身热,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,皆禁用。脾肾俱虚者,虽作泄勿服。伤寒病当发表者,尤忌。表有邪,得此渗泄重降之品,必愈陷入里,而成败症矣。
〔利〕甘淡寒,入肺、脾、肾、膀胱四经。利小便,行积滞,宣九窍之闭,通六腑之结。
滑石利窍,非独小便也。上能利毛窍,下能利精窍,为荡热燥湿之剂,故清暑需之。
〔修治〕采无时。凡用滑石,白而润者良。先以刀刮净研粉,以丹皮同煮一伏时,去牡丹皮,取滑石,以东流水淘过,晒干用。惟青黑绿色有毒,不入药,用能杀人。
《温热经纬》(公元 1852 年)清.王士雄(孟英)着。五卷。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,以《内经》,张仲景等之说为经,以叶桂(天士)、薛生白、陈平伯、余师愚等之说为纬,辨别温病的伏气、外感、内容丰 富。
(公元 1642 年)明.吴有性(又可)着。二卷。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, 其传变有九,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。
〔害〕性沉重降,能泄上气令下行,本利窍清暑之药。若病患脾虚下陷,及阴精不足内热,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,烦渴身热,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,皆禁用。脾肾俱虚者,虽作泄勿服。伤寒病当发表者,尤忌。表有邪,得此渗泄重降之品,必愈陷入里,而成败症矣。
〔利〕甘淡寒,入肺、脾、肾、膀胱四经。利小便,行积滞,宣九窍之闭,通六腑之结。
滑石利窍,非独小便也。上能利毛窍,下能利精窍,为荡热燥湿之剂,故清暑需之。
〔修治〕采无时。凡用滑石,白而润者良。先以刀刮净研粉,以丹皮同煮一伏时,去牡丹皮,取滑石,以东流水淘过,晒干用。惟青黑绿色有毒,不入药,用能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