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『方歌』
凉解里热温热病,外无风寒冬暑温,
温热内炽天花粉,豆卷石膏草芦根。
『药物』
鲜芦根、大豆卷、花粉、生石膏、甘草。
『解方』
此方治温热内炽,外无风寒及冬温、暑热诸症。温热之邪初入胃者,宜此法治之。盖胃为阳土,得凉则安。方中以芦根为君,其胃甘,其性凉,其中空,不但能去胃中之热,抑且能透肌表之邪,诚凉而不滞之妙品,大胜寻常凉药。佐豆卷之甘平,花粉之甘凉,并能清胃除热。更以石膏凉而不苦,甘草泻而能和,景岳名为玉泉饮,以其治阳明胃热有功。凡寒凉之药,每多败胃,此法则无此弊。
《脾胃论》(公元 1249 年)金.李杲(东垣、明之)着。三卷。依据临床实践,结合医学理论,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,提出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主张。
『方歌』
凉解里热温热病,外无风寒冬暑温,
温热内炽天花粉,豆卷石膏草芦根。
『药物』
鲜芦根、大豆卷、花粉、生石膏、甘草。
『解方』
此方治温热内炽,外无风寒及冬温、暑热诸症。温热之邪初入胃者,宜此法治之。盖胃为阳土,得凉则安。方中以芦根为君,其胃甘,其性凉,其中空,不但能去胃中之热,抑且能透肌表之邪,诚凉而不滞之妙品,大胜寻常凉药。佐豆卷之甘平,花粉之甘凉,并能清胃除热。更以石膏凉而不苦,甘草泻而能和,景岳名为玉泉饮,以其治阳明胃热有功。凡寒凉之药,每多败胃,此法则无此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