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查古籍
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(公元 1359 年)元.滑寿(伯仁)着。一卷。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六脉为纲,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,甚有心得。
(恝平声。即用手HT 物HT 字。)
其症咽喉暴肿而痛,痰涎壅盛,水浆难入,甚则脖项亦肿,寒热交作,头面烘热,或四肢厥逆,气息不顺。用真阿魏三分,麝香三分,巴豆一个,去油,杏仁一个,去皮、尖,红枣一枚,去核。共捣烂,丸梧子大,银朱为衣,绵纸包一层。用时将纸撕去,按男左女右塞鼻孔,汗出即愈。避风,忌口二三日。(所忌不言何物,止食粥饭、小菜,便无不是。)
松峰按∶此系热毒而用巴豆者,亦热因热用,以毒攻毒之意。此与前症虽俱系咽喉之病,而症治各有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