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本草征要》 (二)鼻科用药

    作者: 李中梓

    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肝、胃二经。芎为使。恶五石脂。畏菖蒲、蒲黄、黄连、石膏。

    去心及毛。毛射肺中,令人发咳。

    辛温开窍,鼻塞与昏冒咸宜。清阳解肌,壮热与憎寒并选。

    肺开窍于鼻,而胃脉环鼻上行,凡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则头痛而九窍不利。辛夷禀阳春之气,味薄而散,能助胃中清气,上达高巅。故头面诸窍,皆归于治平也。

    辛香走窜,虚人禁之,虽偶感风寒而鼻塞者,亦禁之。头痛属血虚火炽者,服之转

    甚。

    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脾、胃、大肠三经。当归为使。

    恶旋复花。微焙。

    通鼻塞,祛浊涕。头风目泪,齿痛眉疼,肌肤搔痒,呕吐不宁,女人赤白带下,疮家止痛排脓。

    色白味辛,行手阳明庚金;性温气浓,行足阳明戊土;芳香上达,人手太阴辛金。肺者,庚之弟,戊之子也,故主治不离三经。

    白芷,燥能耗血,散能损气,有虚火者,勿用。痈疽已溃,宜渐减去。

    味甘、苦,性温,无毒。入肝经。忌猪肉、米泔。去刺,酒拌蒸。

    通鼻塞,去肤痒。能发汗,散风湿。主肢挛目暗,疗眩晕头疼。

    其性上通脑顶,下行足膝,外达皮肤,乃走散之品也。虚人岂可久服多服。

    (作浴汤,治遍身瘙痒。疮疥采根叶熬服,名万应膏。)

    味甘,气芳,性平,无毒。入肺经。

    专治鼻渊、通气断涕、研末炒服、常用有利。

    此物可用至地上五尺之处。晒干、研末,入锅炒,待散发香气取起,每用一钱至二钱,红糖水调服。亦能治老年之咳嗽多痰者。

    一名鱼腥草,以其味如鱼气也。味辛,气腥,性微温。

    有小毒。入肺、大肠二经。

    鼻中发腥臭,肺痈唾脓血。涂痔疮,熏肛脱。宽胸膺,除湿热。

    此物可作菜食,炒熟则无腥气矣。老人胸痛,嚼食可止。

    味微辛,性平,无毒。入肺经。

    清肺凉血,散热解毒。消肿止痛,排脓除浊。鼻难通,以之内服,咳唾臭痰,仗其清肃。

    痈疖疔疮,腮时毒,用作外敷,能于平复。

    此花又名拒霜花,性滑涎粘。内服多花叶并用,外涂则单用其叶,伍以菊花叶、红

    豆粉

    尤妙,名清凉散。

    (见外治)

更多中医书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