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吾谪海南,以五月出陆藤州。自藤至儋,野花夹道。如芍药而小,红鲜可爱,朴 丛生,土人云∶倒粘子花也。至儋则已结子,如马乳。烂紫可食,味甘美。中有细核,并嚼之,瑟瑟有声,亦颇苦涩。儿童食之或大便难通,叶皆白,如石苇之状,野人夏秋痢下,食其叶辄已,取胶以代柿漆,即愈于柿也,余久苦小便白浊,近又大腑滑,百药不瘥。取倒粘子嫩叶,酒蒸焙燥为末,酒糊丸。吞百余,二腑皆平复。然后知奇药也。因名之曰海漆。而私记之,以贻好事君子。明年子熟,当取子。研滤晒煮为膏以剂之,不复用糊矣。戊寅十一月一日记。
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吾谪海南,以五月出陆藤州。自藤至儋,野花夹道。如芍药而小,红鲜可爱,朴 丛生,土人云∶倒粘子花也。至儋则已结子,如马乳。烂紫可食,味甘美。中有细核,并嚼之,瑟瑟有声,亦颇苦涩。儿童食之或大便难通,叶皆白,如石苇之状,野人夏秋痢下,食其叶辄已,取胶以代柿漆,即愈于柿也,余久苦小便白浊,近又大腑滑,百药不瘥。取倒粘子嫩叶,酒蒸焙燥为末,酒糊丸。吞百余,二腑皆平复。然后知奇药也。因名之曰海漆。而私记之,以贻好事君子。明年子熟,当取子。研滤晒煮为膏以剂之,不复用糊矣。戊寅十一月一日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