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不凋木

    拼音注音Bù Diāo Mù别名

    格棒子、格棒棒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积木的地上部分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.var.microphylla Rehd.et Wil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割取地上部分,切段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参拔750-2700m的山坡、路旁、干燥河谷两岸、松林及灌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小叶石积木,落叶或半常绿多刺灌木,高1-2m。枝开展,幼时紫褐色,被疏灰白色柔毛,老时黑褐色,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15-31片,边叶柄长1.5-3cm,宽1-1.5cm,近于无毛;托叶披针形,早落;小叶片椭圆形、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3-5mm,宽2-4mm,先端急湖或短尖头,表面深绿色,背面被疏短柔毛;小叶近无柄;叶轴具猛烈翅;花两性,伞房花于枝顶,有花3-8朵;总花梗与花梗均被疏柔毛;苞片线状披针形,被柔毛,时落;萼裂片5,卵状三角形,与萼筒近等长;花瓣5,狭卵形,白色;雄蕊20,花柱5,基部被柔毛,柱头头状。梨果卵形,直径5-6mm,蓝黑色,宿萼反折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益肾;调中。主腰膝酸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饱饭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、乌饭子、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,以枝叶、果实入药。生境分布四川。性味枝叶:苦,平。果:酸、甘,平。功能主治枝叶:主治偏头痛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ccinium laetum Diels[V.mandarinorum Dielsvar.laetum(Diels)Metc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。全年可采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治偏头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饱饭花枝叶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驳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、细叶驳骨兰、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[Justicia gendarussa L. F.]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驳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,及山坡下部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