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冰糖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

    归经

    入脾、肺二经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,性平,无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中益气,和胃润肺。止咳嗽,化痰涎.(性味以下出《本草再新》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;含化或入丸剂、膏剂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噤口痢:冰糖五钱,乌梅一个。浓煎频呷。(《随息居次食谱》)

    ②治小儿未能谷食,久疟不瘳:浓煎冰糖汤服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英文名rock candy, Crystal sugar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茎中的液汁,制成白沙糖后再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ccharum sinensis Roxb.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

    资源分布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甘蔗,多年生草本。秆高约3m,粗2-5cm,绿色或棕红色,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。叶鞘长于节间,无毛,仅鞘口有毛;叶舌膜质,截平,长约2mm;叶片扁平,两面无毛,具白色肥厚的主肪,长40-80cm,宽约20mm。花序大型,长达60cm,主轴具白色丝状毛;穗轴节间长7-12mm,边缘疏生长纤毛;无柄小穗披针形,长4.5-5mm,基盘有长于小穗2-3倍的丝状毛;颖的上部膜质,边缘有小毛,第1颖先端稍钝,具2脊,4脉,第2颖舟形,具3脉,先端锐尖;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,有1脉,先端尖,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,长约3mm,第2内稃披针形,长约2mm。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;小穗柄长3-4mm,无毛,先端稍膨大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
    归经

    脾;肺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和胃;润肺止咳。主脾胃气虚;肺燥咳嗽;或痰中带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入汤,10-15g;或含化;或入丸、膏剂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本经逢原》:世言糖性湿热,多食令人齿NI生疳。近见患口疳者,细嚼冰糖辄愈,取其达疳以磨湿热凝滞也。又暴得咳嗽,吐血乍止,以冰糖与燕窝菜同煮连服,取其平补肺胃,而无止截之患也。惟胃中有痰湿者,令人欲呕,以其甜腻恋膈故也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半枫荷叶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处《广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。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。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;或焙干研末撒患处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半枫荷叶拼音注音Bàn Fēnɡ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半枫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。全年可采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砂质土山坡、平原、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。产广东、广西。原形态翻白叶树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柱花别名出泡草、白泡草来源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。性味微辛,凉。功能主治凉血解毒,消肿止痛。痢疾: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跌打肿痛: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蒴苣苔别名山白菜、天目降龙草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主治湿热黄疸。用法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Biān Shān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条叶楼梯草带根茎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tostema sublineare W.T.Wang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