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百部还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百部还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别名

    还魂草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狗笠耳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广西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西南及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蔓生草本,全株有腥味,光滑无毛。茎软弱,具节,呈圆柱状,一侧有浅纵沟。叶互生,纸质;宽卵形,长2.5~6厘米,宽2.5~6.5厘米,先瑞短尖,基部耳状心形,全缘,呈波状;掌状网脉,主脉5条;叶柄长2.5~4厘米,扁圆形,腹面具纵槽;托叶摸质,与叶柄合生,基部半抱茎,长度约为叶柄的二分之一。穗状花序,与叶对生,花序柄长3~3.5厘米,略扁;花小,白色,两性;苞片1枚,倒卵形,先端2~3裂,裂片短三角形;花被缺如;雄蕊6,花丝粗短,花药2室,黑色,纵裂;心皮4枚,合生为1室,花柱4枚,丝状,内面为柱头,略向外展。果实含多数种子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广西中药志》:"敷跌打损伤。"

    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全株治乳疮;叶治蜈蚣咬伤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捣烂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百部还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别名

    还魂草、狗笠耳、白折耳根、水折耳、摘耳荷、裸蕊。

   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Gymnotheca出处

    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ymnotheca chinensis Decne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水沟和山溪旁心及阴湿疏林下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去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裸蒴 蔓生草本,无毛,具腥味。茎纤细,圆柱形,具节,节上生根。叶互生,纸质,无腺点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,扁圆形,腹面具纵槽;叶片肾状心形,长3-6cm,宽4-7cm,先端阔短尖或圆,基部耳状心形,全缘或呈不明显的圆齿状,叶脉5-7条;托叶膜质,与叶柄边缘合生,基部扩大抱茎,长为叶柄之半。穗状花序与叶对生,花序柄长3-5cm,花序轴压扁,两侧具棱或几成翅状;苞片倒披针形;花小,白色,两性;雄蕊6,花药长圆形,花丝粗短;心皮4,合生为一室,花柱4,线形,外卷。果实含多数种子。花期4-11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肝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食;利水;活血;解毒。主食积腹胀;痢疾;泄泻;水肿;小便不利;带下;跌打损伤;疮肠肿毒;蜈蚣咬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30g;或代茶饮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广西中药志》:敷跌打损伤。

    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全株治乳疮;叶治蜈蚣咬伤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叶火草拼音注音Bái Yè Huǒ 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、白背艾,火门艾、大叶艾、满山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大白叶子火草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è Guā Fù Mù别名乌骨藤、确络风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白叶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(Hance)Merr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。性味辛、涩,温。注意孕妇忌服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......
  • 别名白叶花、银背叶秔子梢、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涩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收敛止血。主治肠炎,腹泻,痢疾,浮肿,便血。本品还可治风湿,跌打损伤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叶藤别名红藤仔、飞扬藤、胱皮藤、红丝线、扛棺回[海南]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白叶藤Crytolepis sinensis (Lour.) Merr.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性味甘、淡,凉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Tǔ Fú Línɡ别名白萆薢、白土苓、土茯苓、铁架子土茯苓、九牛力、千斤力、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二季采挖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