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臭茉莉叶

    拼音注音Chòu Mò Lì Yè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重瓣臭茉莉和臭茉莉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lerodendrumphilippinumSchauer2.C.philippinumSchauervar.simplexMoldenke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1.生于溪旁或林下,多栽倍供观赏。

    2.生于海拔650-1500m的林中溪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广西、贵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1.重瓣臭茉莉 落叶灌木,高50-120cm。小枝近四棱形或近圆形,幼时被柔毛。单叶对生,叶柄长3-17cm,被短柔毛或近绒毛;叶片宽卵形、三角状卵形或近心形,长10-22cm,宽8-21cm,先端渐尖,基部浅心形、截形或宽楔形,边缘疏生粗齿,表面密被伏生刚毛,背央密被柔毛;基部三出脉,在脉腋有数个盘状体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排列紧密,花梗被绒毛;苞片披针形,长1.5-3cm,被短柔毛及少数疣状腺体;花萼钟状,长1.5-1.7cm,5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7-10mm;花冠红色、淡红色或白色,有香味,长2.5-4cm,花冠管裂片卵圆形;雄蕊常变成花瓣而形成重瓣。果近球形,直径6-8mm。

    2.自茉莉 植株被较密的毛。单叶对生:叶片宽卵形、三角状卵形或近心形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较密集,花及苞片均较多,花较大,单瓣;花萼长1.5-2.5cm,5裂,裂片披针形,长1-1.6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花冠管长2-3cm,裂片椭圆形,长约1cm。核果近球形,成熟时蓝黑色,直径8-10mm,萼缩存,结果时增大而包于果外。花、果期5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;降压。主痈肿疮毒;疥癞;湿疹瘙痒;高血压病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r. delavayi Lecte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ù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labrusca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根及茎洗净,切片,叶切碎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此种产于美国东部,美国栽培葡萄品种多出自此种。现我国云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背三七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别名大肥牛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土生地、白仔菜药、散血姜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土田七(《广西中药志》),三百棒、地滚子,大救驾、百步还阳、石三七、树三七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大绿叶、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背三七“条。性味《云南中草药》:“咸微辛,寒,有毒。“功能主治清热,舒筋,止血,祛瘀。治百日咳,风湿痛,骨折、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背叶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别名野桐、叶下白、白背木、白背娘、白朴树、白帽顶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(Lour.) Muell.-Arg.以根及叶入药。根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