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蝉翼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蝉翼藤拼音注音Chán Yì Ténɡ别名

    五味藤、一摩消、五马巡城、丢了棒、刁了棒、象皮藤

    来源

    远志科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.,以根皮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甘、苦、酸、咸,微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,清热利尿。主治:

    跌打损伤;用根浸酒搽患处。

    风湿骨痛,急性胃肠炎;用根4~5钱,水煎服,或研末每服0.5~1钱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孕妇忌服;根皮含皂甙,对粘膜有刺激性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蝉翼藤拼音注音Chán Yì Ténɡ别名

    五味藤、一摩消、丢了棒、象皮藤

    出处

    《广西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远志朴植物蝉翼藤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密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攀援灌本。根从生,横走,长可达3~5米。小枝稍披紧贴的柔毛;单叶互生;薄革质或纸质;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7~12厘米,宽2.5~5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圆形,全缘,两面均无毛,或稍被紧贴的柔毛,侧脉每边10~12条;叶柄长5~8毫米。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,长10~15厘米,被小柔毛;花玫瑰红色,长5~7毫米;花梗比花长,花后更长;萼片5,外面3片近相等,卵形,内面2片椭圆形;花瓣3片,侧面2片倒三角形,基部与龙骨瓣合生,顶端截平,龙骨瓣近圆形,在顶部具鸡冠状突起;子房近圆形;花柱偏于一侧,弯曲。翅果长7~9厘米,果成熟时扁球形,径约1.5厘米。种子卵形。花期夏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根表面灰白色或土黄色,有瘤状突起;断面皮部厚,木心淡黄色,有众多气孔。

    性味

    辛苦,微寒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妇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,清热利尿。治急性肠胃炎,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研粉,0.5~1钱。外用:浸酒搽或研粉酒调涂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别名苻(《尔雅》),蜀羊泉、谷菜(《本经》),鬼目草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白草(《别录》),排风、白幕(《本草拾遗》),鬼目菜(《吴志》),天灯笼、和尚头草(《纲目拾遗》),望冬红、酸尖菜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“性平,味苦辛,无毒。“②《重庆草药》:“味甘,性平微寒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,头痛,瘰疬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别名石祈蛇、上树蛇、白毛伸筋、石蚕、毛石蚕、岩蚕、白毛岩蚕、老鼠尾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S. Moore,以根状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别名鱼腮草、六月霜来源为玄参科鹿茸草属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.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性味微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用于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别名石蜜(《唐本草》),白糖(《子母秘录》),糖霜(《日用本草》),白霜糖(《本草备要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,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。归经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入脾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