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豉虫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豉虫拼音注音Chǐ Chónɡ别名

    豉母虫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    出处

    《本草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豉虫科昆虫豉虫全虫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活于池沼中,常在水面旋回游泳,夜间每飞行空中。以捕取小虫为食。卵产于水草上,幼虫成长后,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体椭圆形,雄虫长约7毫米,雌虫较大。色黑或黄,有光泽。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。上唇多直皱。复眼分离,有上下2对,上方1对,适于空气中视物;下方1对,适于水中视物。触角短小,分为9节,色黑,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。足3对,赤褐色,前肢长,中、后两肢短小而侧扁,适于游泳。翅鞘有刻点,尾端略突出翅外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本草拾遗》:"消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本草拾遗》:"蚀息肉,敷恶疮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豉虫拼音注音Chǐ Chónɡ别名

    豉母虫

    英文名Weaver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yrinus curtus Motsch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鲜用,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,夜间飞行空。

    资源分布: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豉虫体椭圆形,雄虫长约7mm,雌虫较大。色黑或黄,有光泽。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。上唇多直皱。复眼分离,有上下2对,上方1对,适于空气中视物;下方1对,适于水中视物。触角短小,9节,黑色,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。足3对,赤褐色,前肢长,中、后两肢短小而侧扁,适于游泳。翅鞘有刻点,尾端略突出翅外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脾经

    性味

    有毒

    注意

    内服宜慎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蚀息肉;解毒。主息肉;恶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本草拾遗》:蚀息肉,敷恶疮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八楞木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ù别名八棱麻(《药材学》),青竹标(《贵州植药调查》),八面风、三棱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风毛菊的全草。七月左右割取全草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草地。分布华东及中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á别名牛鼻子树、老母猪、五爪根、大糯叶、双合合、牙呼光[傣]来源荨麻科野苎麻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祛风除湿。主治肠痈,经闭腹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Zhǎo Jīn Lónɡ别名百两金、八爪龙、八爪根、铁雨伞、高八爪、开喉箭[四川]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(Thunb.)DC.[A.hortorum Maxim;A. henryi He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 Mù Mán别名七鳃鳗(薛德熵《系统动物学》),七星子鱼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吉林中草药》来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。生境分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,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,为洄游性鱼类。常以吸盘吸附子其他鱼体上,吸食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Gǔ Shé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杉科植物有柄马尾衫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egmariurus hamiltonii(Spreng.)Love et Love var.petiolatus(Clarke)Ching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