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地莓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莓子拼音注音Dì Méi Zǐ别名

    黄帽子、黄刺儿根

    出处

    《陕西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。春、秋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沟石砾滩地及土层较厚处.分布陕西、甘肃,青海、四川等省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低矮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,全体疏生墓部膨大的皮刺。茎匍甸或向上,高10~30厘米。3出复叶,互生;小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顶生小叶几比侧生小叶大1倍,长4~6厘米,近基部常有2浅裂,边缘具不整齐锯齿,两面无毛,下面脉上有刺;叶柄和叶轴散生皮刺;托叶披针形,有疏齿。花小,白色,单生或2~3朵形成伞房花序腋生或顶生;萼裂片卵形,先端尾尖,外面密被细刺,内面有毛;雄蕊和雌蕊均为多数。聚合果扁球形,橙黄色。

    性味

    酸,微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炎止痛。治结膜炎,睑缘炎,无名肿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煎水熏洗或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地莓子拼音注音Dì Méi Zǐ别名

    黄帽子、黄刺儿根

    英文名Root of Yellowfruit Raspberry出处

    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Rubus xanthocarpus Bur.et Franch.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xanthocarpus Bur.et Franch.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挖根,除去茎叶及细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3200m的山坡、路旁、林缘、林中或山沟石砾滩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黄果悬钩子 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。茎葡匐或向上,高30-50cm。小枝具棱,疏生基部膨大的小皮刺。叶互生;叶柄和叶轴散生皮刺;小叶3枚,有时5枚,长圆形,稀卵状披针形,顶生小叶长5-10cm,宽1.5-3cm,基部常有2浅裂片,侧生小叶长宽为顶生小叶之半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具不整齐锯齿,两面无毛,下面脉上有刺。花1-4朵成伞房状花序,花梗疏生皮刺;花白色,直径1-2.5cm;萼裂片外面密生细刺,内面有毛。聚合果房球形或半圆形,直径1-1.2cm,橘黄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8月。

    栽培

    1.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。一般土壤都可栽培。

    2.种植用种子繁殖。四川地区在3月播种。开1.5米宽的畦,按行、株距各约30cm开穴,深约7cm,每穴播种子约10粒,每亩用种子2-3斤,播后施人畜粪水。

    3.在6、10月再各除草、追肥1次,肥料以人畜粪水为生,最后1次可施土杂肥。

    4.病虫害防治虫害有毛虫,发现时捕杀,也可用6%可湿性六六六防治。

    归经

    肝经

    性味

    酸;微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主风火烂眼;目赤肿痛;疮疡肿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熏洗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桉叶拼音注音ān Yè别名桉树叶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蓝桉叶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出处李承枯《生药学》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。全年可采,折取老叶,阴干或鲜用。原形态蓝桉,又名:灰杨柳、玉树、小球核桃、蓝油木、杨草果桃、灰叶......
  • 别名桉油、蓝桉叶油、尤加利油。英文名oil of eucalyptus来源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.或同属其他植物的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。植物形态大乔木,高达十余米。树皮常片状剥落而呈淡蓝灰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Shù Guǒ别名洋草果、楠桉果、桉果来源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.采收和储藏:夏季或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常绿大乔木。树皮灰蓝色,......
  • 英文名OLEUM EUCALYPTI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.、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(L.) Sieb. 或上述两科同属其他植物经水蒸气蒸镏得到的挥发油。性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矮人陀拼音注音ǎi Rén Tuó别名狗头七来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-china (L.) DC. [G. bodinieri Levl.],以块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苦,寒。有小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