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地骷髅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骷髅拼音注音Dì Kū Lóu别名

    仙人骨(《博济方》),老萝卜头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老人头(《天宝本草》),地枯萝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气萝卜(《江苏植药志》),枯萝卜(《山东中药》),空莱菔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老根,经晒干而成。在种子成熟后,连根拔起,剪除地上部分,取根用水洗净后晒干。贮干燥处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全国各地均产。

    性状

    全体呈圆柱状,长20~25厘米,直径3~4厘米,微扁,略扭曲,紫红色或灰褐色,表面不平整,具波状的纵皱纹,往往波状纹交叉而成网状纹理,且具横向排列的黄褐色条纹及长2~3厘米的支根或支根痕;顶端具中空的茎基,长1~4厘米。质地轻,折断面为淡黄白色而疏松。以身干、色淡黄、肉白、质轻者为佳。

    炮制

    水洗,稍润,顶头切成2.5厘米长的小段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辛,平。

    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温。"

    ②《山东中药》:"味淡微辛。"

    ③《药材学》:"性平,味甘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宣肺化痰,消食,利水。治咳嗽多痰,食积气滞,脘腹痞闷胀痛,水肿喘满,噤口痢疾。

    ①《纲目拾遗》:"能大通肺气,解煤炭熏人毒。"

    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止咳化痰,消肿气,面积,治痢症。"

    ③《天宝本草》:"消痰,除积聚。诸般气滞,肚腹胀满。"

    ④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利尿退肿。"

    ⑤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煮水可治冻疮,洗脚可减少脚汗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3~1两;或入丸剂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痞块及气痞、食痞:陈年木瓜一个,地骷髅四两。煎汁,时常服一小盏。(《医宗汇编》)

    ②治黄疸变为臌胀气喘,翻胃,胸膈饱闷,中脘疼痛,并小儿疳疾结热,噤口痢疾,结胸伤寒,伤力黄肿,并脱力黄各症:人中白(以露天不见粪者方佳,火煅醋淬七次)一两,神曲、白卜子、地骷髅各五钱,砂仁二钱(以上俱炒),陈香橼一个。共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、七丸,或灯草汤下,或酒下。(《海昌方》万应丹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地骷髅拼音注音Dì Kū Lóu别名

    仙人骨、出萝卜、老卜头、老人头、地枯萝、气萝卜、枯萝卜、空莱服、老萝卜。

    英文名old Radish root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莱服Raphanus sativus L.开花结实老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phanus sativus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待种子成熟后,连根拨起,剪除地上部分,将根洗净晒干,贮干燥处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原产我国,全国各地均有栽培,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种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莱菔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直根,肉质,长圆形、球形或圆锥形,外皮绿色、白色或红色。茎有分枝,无毛,稍具粉霜。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,长8-30cm,宽3-5cm,顶裂片卵形,侧裂片4-6对,长圆形,有钝齿,疏生粗毛;上部叶长圆形,有锯齿或近全缘。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;萼片长圆形;花瓣4,白色、紫色或粉红色,直径1.5-2cm,倒卵形,长1-1.5mm,具紫纹,下部有长5mm的爪;雄蕊6,4长2短;雌蕊1,于房钻状,柱头柱状。长角果圆柱形,长3-6cm,在种子间处缢缩,形成海绵质横隔,先端有喙长1-1.5mm;种子1-6颗,卵形,微扁,长约3mm,红棕色,并有细网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长20-25cm,直径3-4cm,微扁,略扭曲,紫红色或灰褐色,表面不平整,具波状纵皱纹或网状纹理,可见横向排列的黄褐色条纹及长2-3cm的支极或支根痕;顶端具中空的茎基,长1-4cm。质轻,折断面淡黄我而疏松。。气微,味略辛。

    炮制

    水洗,稍润,顶头切成2.5cm长的小段,晒干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肾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辛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气消积,化痰,解渴,利水肖肿。主咳嗽痰多;食积气滞;腹胀痞满;痢疾;消渴;脚气,水肿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拾遗》:能大通肺气,解煤炭熏人毒。

    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止咳化痰,消肿气,面积,治痢症。

    3.《天宝本草》:消痰,除积聚。诸般气滞,肚腹胀满。

    4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利尿退肿。

    5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煮水可治冻疮,洗脚可减少脚汗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饭树根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Gēn别名薏米蕴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鱼眼报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。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来源为大戟料植物白饭树的根,随时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饭树叶“条。化学成分树皮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Dòu别名云藊豆、四季豆、龙爪豆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唐豇、隐元豆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云豆、六月鲜、龙骨豆、二生豆、三生豆、唐豆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白豆、粉豆(《陆川本草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豆科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首乌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别名山东何首乌、泰山何首乌来源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.,以块根入药。4~5月或10~11月菜块根,晒干。性味苦、甘、涩,微温。功能主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马阴茎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别名白马茎(《本经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雄性外生殖器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“马肉“条。炮制《雷公炮炙论》:“(白马茎),临用时以铜刀劈破作七片,将生羊血拌蒸半日,出晒干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马骨拼音注音Bái Mǎ Gǔ别名六月雪、路边金(《宁乡县志》),满天星((阳春县志》),路边鸡(《草木便方》),六月冷、曲节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路边荆、鱼骨刺、光骨刺、过路黄荆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,硬骨柴(《江西民间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