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多穗石柯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多穗石柯叶拼音注音Duō Suì Shí Kē Yè别名

    甜茶

    出处

    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壳斗科植物多穗柯。春、夏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温暖的山地,在土壤湿润肥沃的山谷中生长最好。分布长江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常绿乔木,高7~15米。树皮灰褐色;小枝无毛。单叶互生;卵状披针形至近椭圆形,长12~20厘米,宽5~8厘米,先端渐尖攻尾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下面有灰白色鳞粃,无毛;叶柄长1.5~2厘米。雌花序常顶生,长15~20厘米。果序长22~25厘米,果密集;壳斗3~5枚联合,具短柄或几无柄,浅盘形,包围坚果基部,直径7~13毫米,高2~4毫米;苞片三角形,和壳斗贴生,排列成环。坚果栗色,卵形,直径1~1.5厘米,长1.2~1.6厘米,基部圆形,仅中央和壳斗愈合;果脐深陷。

    性味

    甜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高血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多穗石柯叶拼音注音Duō Suì Shí Kē Yè别名

    甜茶叶

    出处

    出自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多穗石.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(Wall.)Re-hd.[Quercus polystachyus Wall.;Q.litseifolius Hance;Lithocar-pus litseifolius(Hance)Chun]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季摘叶,晒干或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000m的山地密林中,路边的灌丛中偶见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长江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常绿乔木,高11-15m。小枝幼时淡褐色,老时干后暗褐黑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2-2.5cm,基部增粗,常呈暗褐色,有时被灰白色粉霜;叶片革质,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7-14cm,宽3-4cm,先端急尖或突然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无毛,下面稍带灰白色,侧脉7-10对,支脉纤细,疏离,稍明显,小脉通常不明显。雄花序极少复穗状;雌花3朵一簇,常1朵结实。果序长8-10cm,轴纤细,直径约5mm;壳斗浅盘形,包围坚果基部,直径9-14mm,高3-5mm;鳞状苞片轮状排列,细小,除顶部外与壳斗愈合,被褐黑色绒毛;坚果扁球形,直径1.6-1.8cm,长9-13mm,未成熟时顶部锥尖状,成熟时近平坦,中央有短尖头,基部截平,无毛;果脐深内陷,直径6-8mm。花期5-9月,果期翌年5-9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叶革制裁,多皱缩卷曲,破碎,展平后呈倒卵状椭圆形,背面叶脉突出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质脆。气微,味甜。

    显微鉴别 叶黄切面:上表皮细胞1列,外被角质层。下表面细胞1列,排列较整齐,有非腺毛。栅栏组织4-6列细胞,排列疏松,有的含草酸钙簇晶。主脉维管束明显,中柱鞘纤维呈环排列;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。

    粉末特征:灰棕色。①下表皮细胞多角形,壁薄,非腺毛单细胞,常两两基部并列呈双角状,直径3-9μm,长22-50μm。②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,直径约26μm,长30-33μm。③纤维直径9-17μm,壁木化分增厚,纹孔多不明显。另可见螺纹、网纹导管及栅栏组织、碎片和棕色块状物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叶含多种三萜成分,无羁萜酮(friedelin),无羁萜-3β-醇(friedelan-3β-ol),β-粘霉烯醇(glutinol),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石柯酮(lithocarpolone),石柯二醇(lithocarpdiol),24-亚甲基环木菠萝烷-3β,21-二醇(24-methylenecycloartan-3β,21-diol),根皮甙(phlorizin),对-根皮甙(trilobain),3-羟基根皮甙(3-hydroxyphlorizin),垂石松黄酮甙(trilobatin),3-羟基根皮甙(3-hydroxyphlorzin),垂石松黄酮甙(cernuoxide),阿福豆甙(afzelin),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2″-对香豆酰基紫去英甙(2″-p-coumarlylastragain)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微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化痰;祛风;降压。主湿热泻痢;肺热咳嗽;痈疽疮疡;皮肤瘙痒;高血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、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,治金疮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柽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别名柽(《诗经》),河柳(《毛诗传》),殷柽(《尔稚》郑玄注),雨师(陆玑《诗疏》),赤杨(崔豹《古今注》),人柳(《三辅旧事》),赤柽(《日华子本草》),三春柳(《开宝本草》),春柳(《本草图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、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。功能主治治中风,又清热毒,发麻疹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椿叶拼音注音Chūn Yè别名椿木叶(《唐本草》),春尖叶(《重庆草药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。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、C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。“②《医林纂要》:“甘苦辛,平。“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别名椿花、椿芽树花、春尖花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[Cedre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