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大粘药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粘药拼音注音Dà Nián Yào别名

    土升麻、大榄、红雾水葛、青白麻叶、籽藤

    来源

    荨麻科大粘药Pouzolzia sanguinea (Blume) Merr.,以叶、根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广西、广东及西南各省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涩,热。

    注意

   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湿,舒筋络。主治风湿筋骨疼痛,乳腺炎,疮疖红肿,骨折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先用凡士林纱布包绕后,将本品冲烂或配药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粘药拼音注音Dà Nián Yào别名

    土升麻、大榄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青白麻叶、籽藤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根、叶。秋、冬或春季采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草地、灌丛中、林边或路边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小灌木,高约达2米,多分枝,密被短租毛。叶互生,叶片卵形或狭卵形,长3~12厘米,宽1.5~4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具锯齿,上面疏生短毛,粗糙,下面有短柔毛,基生脉3条;叶柄长1~5厘米;托叶小,披针状三角形。花单性,通常雌雄同株,黄绿色,簇生于叶腋,无柄或几无柄;雄花直径约2毫米,花被片4,狭倒卵形,雄蕊4;雌花被管状,长约12毫米,被粗毛,柱头丝形,长约1毫米。瘦果卵形,径约6毫米,为花被裂片包围。种子平滑,有光泽。

    性味

    性热,味涩微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湿,舒筋络。

    复方

    治膝眼风、骨折:大粘药适量,捣烂或配药外敷。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,须用凡士林纱布先隔局部皮肤,后敷药。(性味以下出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大粘药拼音注音Dà Zhān Yào别名

    玄麻、升麻、山毛柳、接骨木、上升麻、接骨灵、红水麻、血升麻、涩叶树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的根和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uzolzia sanguinea(BI.) Merr.[Urtica sanguinea Bl.;P.viminea(Wall.) Wedd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灌丛中、林边或路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灌木,高1-2m。小枝幼时被短糙毛,后变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3cm,被毛;托叶小,卵状披针形,脱落;叶片纸质,卵形或狭卵形,长2.6-ll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小牙齿,上面均被疏短糙毛,钟乳体点状,下面在叶脉密被糙毛,三出脉,侧脉2对。团伞花序腋生,单性,直径2-6mm。雌雄同株;雄花花被片4,船状椭圆形,长约16mm,合生至中部,急尖,雄蕊4;退化雌蕊狭倒卵形,长约0.6mm;雌花花被宽椭圆形或菱形,长0.8-1.2mm,先端有3齿;花柱丝状,脱落。瘦果卵形,长约1.6mm,先端渐尖,淡黄白色,光泽,有肋纹。花期3-9月,果期5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涩;微辛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;舒筋活络;清热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乳痈;疮疖;热淋;湿热泄泻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~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穿破石拼音注音Chuān Pò Shí别名葨芝、金蝉退壳、黄龙退壳、牵牛入石、金腰带、黄蛇根、山荔枝、千重皮来源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(Lour.) Kudo et Masa......
  • 别名大托叶菝葜、翅柄菝葜、九牛力、川太来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益胃,强筋壮骨。治风湿腰痛。用法用量3~5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别名川肠草、屎瓜秧、甜瓜秧来源葫芦科穿肠草Cucumis melo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祛火败毒。主治痔疮肿毒,漏疮生管,脏毒滞热,流水刺痒。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别名独竹草、纳闹红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ischotolype hispida (Le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穿鱼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别名大穿鱼草、水杨柳、疏脉山茱萸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、溪边、林阴处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湖北至西南、华南等地。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