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大绿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绿藤拼音注音Dà Lǜ Ténɡ来源

    葡萄科大绿藤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Rehd.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舒筋活络,消肿散瘀,接骨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性关节炎,腰肌劳损,四肢痹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两,泡酒服。外用鲜品捣烂包敷或研粉调敷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绿藤拼音注音Dà Lǜ Ténɡ出处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葡萄科植物大绿藤茎藤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沟边林下潮湿处,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木质藤本。茎带绿色,卷须与叶对生,有5~8条细长分枝,末端吸盘常为黑色肥厚的一弯钩。掌状复叶互生,小叶5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5~8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,下面无毛或脉上有短柔毛。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,生于叶腋;花萼浅盘状,全缘;花瓣5,长卵形;雄蕊5;花柱圆柱形,子房2室。浆果小,圆球形。

    性味

    麻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舒筋活络,消肿散瘀,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性关节炎,腰肌劳损,四肢痹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泡酒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研粉调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大绿藤拼音注音Dà Lǜ Ténɡ别名

    痧症药。

    英文名Stem of Shinygreen Creeper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光叶白粉藤的根或藤茎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ssus glaberrima Planch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鲜用呀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密林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光叶白粉藤 草质藤本。枝细长,横切面为钝四角形,小枝纤细,均有条纹,通常茎、枝被白粉,干时不在节上脱离;卷须细长,2叉状,与叶对生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托叶膜质,近圆形;叶片膜质,心状三角形或狭三角形,长6-11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截平或浅心形,边缘有疏离的小锯齿,两面无毛,干时灰绿色。伞形花序长2.5-3.5cm;与叶对生,由数个小聚伞花序组成;总花梗长1-2cm;花梗长2.5-5mm,结果时伸长;花萼杯状,先端截平,宽约2mm;花瓣三角状长圆形,长约2mm,急尖;雄蕊4;花盘杯状,4浅裂;子房扁卵形或扁圆形,有短而钝的花柱。浆果小,倒卵状,长约5mm,宽约4mm。花期5-7月,果期7-8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脾经

    性味

    辛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接骨;止痛。主骨折;痧气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薄荷脑拼音注音Bò He Nǎo英文名MENTHOLUM来源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。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;有薄荷的特殊香气,味初灼热后清凉;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。本品在乙醇、氯仿、乙醚、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。性味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辛,凉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①《金氏药帖》:“清凉解热。“②《纲目拾遗》:“凉膈,发汗。“③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别名火艾、小毛香、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.,以花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。性味微甘,淡。功能主治止咳。主治咳嗽。用法用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o Xuě Cǎo别名小毛香、火绒草、小白头翁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Bàn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褐脉楼梯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tostema brunnelnerve W.T.Wang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。资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