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大虎耳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虎耳草拼音注音Dà Hǔ ěr Cǎo出处

    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虎耳草科植物大虎耳草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岩山阴湿处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须状,有毛。茎直立,高约20厘米,肉质,疏有粗毛。根生叶2~4片,叶柄长,肉质,叶片圆形,稍肉质,径5~6厘米,基部心形,边缘浅波状,有极疏的浅缺刻;茎生叶小形,互生,叶柄短,具粗毛,叶片圆形,长约1厘米,宽约1.4厘米,边缘具田钝齿。花腋生及顶生;花小,绿色;苞片叶状,卵形或倒卵形;萼管与子房合生,裂片4,卵形,覆瓦状排列;花瓣缺。蒴果半上位,顶裂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辛,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祛风解表。治风丹,疔疮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风丹:大虎耳草五钱,煨水服;另取少量捣绒擦患处。

    ②治疔疮:大虎耳草适量,捣绒,包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大虎耳草拼音注音Dà Hǔ ěr Cǎo别名

    岩耳巴、心叶蒙自虎耳草、蒙自虎耳草、红岩草、反背红、小反背红

    英文名saxifraga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卵心叶虎耳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xifrage aculeata Balf.f.[S.mengtzeana Engl.et Irmsch.var.cordatifoliaEngl.et Irmsch.;S.ovatocordata Hand.-Mazz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3800m的阴湿崖壁或林下溪畔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卵心叶虎耳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。高30-40cm。茎单一,被褐色腺毛。基生叶近簇生;柄长5-15cm,肉质,疏生白色长毛;叶片通常卵形,稀阔卵形至肾形,长1.2-10cm,宽1-8.4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心形,与叶柄连结处具芽,边缘具波状粗齿和腺睫毛,两面被糙腺毛和斑点;茎上叶互生,1-4枚;披针形至卵形,长2.5-5mm,宽约1.1mm,背面和边缘具腺毛,单脉。聚伞花序圆锥状;长13-22cm,具12-30朵花;花序被腺毛,花两侧对生;花两性;萼片5裂,基部与子房下部连合;花冠5瓣,其3枚较短,一枚较长,长3.3-17.5mm,另一枚最长,长12.6-29.3mm,全缘,白色;雄蕊10,花丝棒状;子房2室,近上位,由2个心皮构成,基部连合,上部近分离。蒴果,先端具2喙。种子多数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,长1-2cm,直径1.5-2.5cm,有多数须根,表面黑色。茎近细方柱形,长9-25cm,浅绿色,有纵棱。基生叶多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,长1.5-10cm,宽1-8cm,灰绿色,先端钝或尖,基部心形,与叶柄连接处有芽,边缘具波状粗齿及腺睫毛,两面均被粗糙腺毛和斑点;叶柄长2-7cm,被褐色长腺毛;茎生叶披针形,长2.5-5mm,宽约1.1mm。有的可见聚伞花序,圆锥形,棕红色。气微,味微苦、辛,有小毒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肺经

    性味

    微苦、辛;寒;小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活血止血。主麻疹,高热,咳嗽,中耳炎,支气管炎,咯血,吐血,皮肤过敏,月经不调,腮腺炎,乳腺炎,无名肿毒,毒蛇咬伤,皮肤溃疡,湿疹,烫火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6-9g。外用:捣敷;或捣汁滴耳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秤砣梨拼音注音Chènɡ Tuó Lí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革叶猕猴桃Actinidia coriacea (Finet et Gagnep.) Dunn,以果实及根入药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性味根:苦、涩,温。果:酸、涩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秤砣梨根拼音注音Chènɡ Tuó Lí Gēn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猕猴桃种植物革叶猕猴桃的根。秋季采挖。性味性温,味苦。功能主治行气活血。治跌打损伤,内伤吐血及腰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5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秤钩风拼音注音Chènɡ Gōu Fēnɡ别名穿墙风、九层皮、土防己、蛇总管[海南]来源防己科秤钩风属植物苍白秤钩风Diploclisia glaucescens (Blume) Diels,以藤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......
  • 别名双虎排牙、圆叶南蛇藤来源卫矛科称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。性味微甘,平。功能主治宣肺除痰,止咳解毒。喉痛,喉炎:0.5~1两,水煎冲蜜糖服。初期肺结核:用根1两,炖猪肉服。摘录《全国中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别名穿山龙[云南]、龙骨七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蜀葵叶薯蓣Dioscorea althaeoides R. Knuth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季采集,晒干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舒筋活络,祛风除湿。用于风湿麻木,跌打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