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对叉疔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对叉疔药拼音注音Duì Chā Dīnɡ Yào别名

    飞蛾草、半边风(《贵州草药》),燕尾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,羊蹄草、半截叶、四方台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西番莲科植物杯叶西番莲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间河谷石缝、路旁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缠绕草质藤本。卷须着生于叶腋。单叶互生,燕尾状杯形两裂,裂片长三角形,长5~10厘米,宽5~8厘米,两裂片之间有1小尖头,主脉5;叶柄近基部具2腺体。聚伞花序腋生;花梗有毛;萼裂片5,卵状长椭圆形,外面几无毛;花瓣5,与萼同形;副花冠由许多丝状裂片组成;雄蕊5;子房卵形,花柱3。浆果球形;种子有假种皮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贵州草药》:"性温,味甜微涩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贵州草药》:"解毒,止血,熄风,镇痛。治疔疮,刀斧伤出血,痧气腹胀窟,血尿,白浊,半身不遂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养心安神,除湿活络。治风湿性心脏病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泡洒服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对叉疔药拼音注音Duì Chā Dīnɡ Yào别名

    叉痔草、飞蛾草、半边风、燕尾草、燕子尾、老鼠铃、蝴蝶暗消、马蹄暗消、锅铲叶。

    英文名Herb of Cupleaf Passionflower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西番莲科植物杯叶西番莲的根、茎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.[P. franchetiana Hemsl.; P.kwangsiensis H.L.Li]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取全株,洗去泥土,鲜用或切碎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2000m的山坡、路旁草丛及山沟灌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缠绕草质藤本,长达6m卷须着生叶腋。叶互生;叶柄长3-7cm,近基部有2个腺体;叶片杯形或近尾状杯形,长6-12cm,宽4-10cm,先端截形至深2裂,基部圆形至心形,背面具疏腺点;中脉延长成小尖头。花两性;聚伞花序腋生,被棕色毛,有花5-多当选;花白色,直径1.5-2cm;萼片5,被毛,背面近顶端常具一角状附属物;花瓣5,卵状长椭圆形,副花冠2轮,由许多丝状裂片组成;内花冠褶状,具花盘及雌梭蕊柄;雄蕊5,子房近球形,无毛,花柱3,向上弯曲。浆果直径1-1.6cm,熟时紫色。花期4月,果期9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凉爽气候。生长适温25-30℃,稍耐寒,代温降至0℃能安全越冬。以土壤疏梭、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

   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5-6月采收成熟果产,去掉果皮,取出种子,洗净晾干,随即播种。多采用播种育苗。条播,按行距20cm开沟,沟深5cm覆土2cm,浇水保湿。播后15-20d出苗。育苗半年多,到春暖时定植。按行株距40cm×cm开穴,每穴栽2株,栽后压紧,浇足定根水。

    田间管理 苗高30 cm以上,进行搭架引藤攀援,以利通风透光。茎藤生长过盛,应适当进行修剪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微涩;性温

    注意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忌酒、豆腐及生冷食物。”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;养心安神。主风湿性心脏病;血尿;白浊;半身不遂;疔疮;外伤出血;痧气腹胀疼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泡酒服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1、治风湿性心脏病 杯叶西番莲根研末。每次9g,每日服3次,糖水达送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2、治半身不遂 对叉疔药根120g,泡酒服,或外搽。

    3、治刀伤斧砍,血流不止 生对叉疔药叶适量,嚼烂敷伤处。

    4、治痧气腹胀,血尿,白浊 对叉疔药根15g,煎水服。

    5、治疔疮 对叉疔药叶嚼烂敷患处。(2-5方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贵州草药》:解毒,止血,熄风,镇痛。治疔疮,刀斧伤出血,痧气腹胀痛,血尿,白浊,半身不遂。

    2.《云南中草药》:养心安神,除湿活络。治风湿性心脏病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艾纳香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别名大风艾、牛耳艾、大风叶、紫再枫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再风艾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大艾、大枫草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大骨风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大黄草(《中药志》),大毛药(《贵州植药调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艾纳香根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根,植物形态详“艾纳香“条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消肿,活血散瘀。治风湿痛,跌打瘀痛,产后骨痛,受凉腹痛,腹泻。用法用量内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别名地狗、艾鼬、两头乌、臭狗子英文名Weasel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艾鼬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剥皮,剖腹,除去内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艾虎的脑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杀死,开颅取出脑,晾干。生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Má Cǎo别名铁秤铊、禾麻草来源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. H. Wright,以块根入药。秋季采挖,去茎叶,洗净泥土晒干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,除湿,调经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皮肤瘙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