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敦盛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敦盛草拼音注音Dūn Shènɡ Cǎo别名

    敦木卜江区(藏名)

    出处

    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。7~9月采挖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阴湿的山坡和林缘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草本,高30~45厘米。根茎短,生多数细长须根,土黄色。茎直立,具3~5叶片。叶互生,椭圆形,先端短渐尖,基部收狭成鞘抱茎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。花大,1朵,顶生;萼片和瓣均橙黄色,具多条紫脉,唇瓣囊状,红紫色。花期5~7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微温,有小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尿,消肿,止痛,活血。治风湿腰腿痛,下肢水肿,跌打损伤,淋病,白带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3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敦盛草拼音注音Dūn Shènɡ Cǎo别名

    敦朴江区

    英文名root of Tibet Ladyslipper出处

    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.[C.tibeticum King ex Rolfe]

    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挖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4000m的山坡林间草地或河谷、河滩草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南及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大花杓兰,草本,高30-45cm。根茎短,生多数细长须根,土黄色。茎直立,粗壮,具3-5片叶。叶互生;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短渐尖,基部收狭成鞘抱茎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。花大,单生,少为2朵,顶生;紫红色,极少花为白色;中萼片宽卵形,长4-5cm;合萼片卵形,较中萼片短而狭,急尖具2齿;花瓣披针形,较中萼片长,内面基部具长毛;唇瓣几乎与花瓣等长,紫红色或黑紫色,囊内底部与基部具长柔毛,上部的前面内弯;退化雄蕊近卵状箭形或长圆状箭形,长10-17mm,色浅或为黑紫色;子房被短柔毛至无毛。花期5--7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膀胱;肾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微温;有小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尿消肿;活血止痛。主下肢水肿;淋症;白带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川贝母拼音注音Chuān Bèi Mǔ别名贝母、川贝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.Don、暗紫贝母Fritillari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è Shān Zhū Yú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nus chinensis Wang er.[Macro-carpium chinense(Wanger.)Hutch.]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川防风拼音注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别名竹节防风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毛前胡、西风(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中药志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。春、秋采收,挖出根部,洗净,晒干。生境分布野生在多石砾的草原、山......
  • 来源麻黄科川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四川。性味苦,温。功能主治祛寒发汗,平喘利尿,散瞳升压。主治感冒无汗,头痛身痛,麻疹水肿。用法用量0.5~3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短序鹅掌柴的茎皮和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lera bodinieri(Levl.)Rehd,[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