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豆腐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豆腐浆拼音注音Dòu Fu Jiānɡ别名

    豆浆(《秘方集验》)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拾遗》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①《药性考》:"味甘微苦,性凉。"

    ②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微咸,性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虚润燥,清肺化痰。治虚劳咳嗽,痰火哮喘,便秘,淋浊。

    ①《药性考》:"清热下气,利便通肠,能止淋浊。"

    ②《纲目拾遗》:"清咽,祛腻,解盐卤毒。"

    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清肺补胃,润燥化痰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补虚羸:腐浆煮粥禽。(《纲目拾遗》甜浆粥)

    ②宁嗽补血:豆腐浆,五更冲鸡蛋,白糖点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    ③治痰火吼喘:饴糖二两,豆腐浆一碗,煮化顿服。(《经验广集》)

    ④治淋症:六一散冲腐浆食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    ⑤治脚气肿痛难走者:热豆浆加松香末,捣匀敷。(《秘方集验》)

    临床应用

    参见"黄大豆"条。

    制法

    参见"豆腐"条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豆腐浆拼音注音Dòu Fu Jiānɡ别名

    腐浆、豆浆。

    英文名soya-bean milk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(L.)Merr.种子制成的浆汁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cine max(L.) Merr. [Phaseolus max L.]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全国广泛栽培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-180cm。茎粗壮,密生褐色长硬毛。叶柄长,密生黄色长硬毛;托叶小,披针形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菱状卵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;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,有毛;花萼钏状,萼齿5,披针形,下面1齿最长,均密被白色长柔毛;花冠小,白色或淡紫色,稍较萼长;旗瓣先端微凹,翼瓣具1耳,龙骨瓣镰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毛。荚果带状长圆形,略弯,下垂,黄绿色,密生黄色长硬毛。种子2-5颗,黄绿色或黑色,卵形至近球形,长约1c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大肠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化痰;润燥通便;利尿解毒。主虚劳咳嗽;痰火哮喘;肺痈;湿热黄疸;血崩;便血;大便秘结;小便淋浊;食物中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50-250ml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药性考》:清热下气,利便通肠,能止淋浊。

    2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清咽,祛腻,解盐卤毒。

    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清肺补胃,润燥化痰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斑竹壳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。功能主治清血热;烧灰吃,透斑疹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(去毛),2~3钱;或烧灰冲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斑竹壳拼音注音B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斑竹根拼音注音Bān Zhú Gēn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根茎及根。9~10月挖根及根茎,晒干。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园或野生山间。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、山东、河南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刚竹(《竹谱详录》),又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Zhú Huā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猩红热,用斑竹花二两,煎水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ripedium guttatum Sw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净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高寒山区林下或草地。资源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斑茅拼音注音Bān Máo别名大密(《岭南科学》),芭茅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