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凤尾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凤尾参拼音注音Fènɡ Wěi Shēn别名

    追风箭、公鸡花根、互叶凤尾参、凤尾马先蒿

    来源

    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江南马先蒿Pedicularis henryi Maxim.,以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微苦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气血,通经络,止咳平喘。用于头晕耳鸣,心慌气短,筋骨疼痛,支气管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两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凤尾参拼音注音Fènɡ Wěi Shēn出处

    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玄参科植物互叶凤尾参对叶风尾参。秋季挖根,洗净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①互叶凤尾参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约25厘米。根丛生,其中有少数肉质膨大成纺锤形,具须根。茎单生或两茎并生,通体有灰色毛茸。单叶互生,狭卵形,羽状全裂,长约15毫米,宽约6毫米,先端狭,基部平截.两面密被短毛;裂片约10对,矩形。边缘波状;柄纤细,被短柔毛。花生于茎顶叶腋,排成总状花序,基部有苞片;花梗纤细,密被短毛;花萼斜管状,先端5裂,或有时退化为3裂;花冠2唇形,粉红色,上唇盔状,下唇3裂。蒴果斜披针状卵形。种子卵形而尖,褐色。

    生于山坡、草丛,林边。分布江苏、江西、湖南,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
    ②对叶凤尾参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纺锤形。茎中空,上部多分枝,圆筒形,近节处略方形,有沟纹,沟中有成行的毛,枝软弱而弯曲,少或多3~4枚轮生.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2~4厘米,宽1~2厘米,羽状深裂至全裂,裂片线形,具刺尖及胼胝的重锯齿。轮伞花序生于主茎分枝的上部,合成长穗状而间断的花序;苞片与叶同形而小;花冠紫红色,2唇形,上唇先端突然狭缩成喙,下唇很大,3裂。

    生于山坡、草丛。分布云南地区。

    性味

    性温,味甘微苦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气血,活络。治头晕耳鸣,心慌心跳,筋骨疼痛,虚烧不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凤尾参拼音注音Fènɡ Wěi Shēn英文名Root of Henry Woodbetony出处

    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玄参植物亨氏马先蒿或长茎马先蒿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edicularis henryi Maxim.2.Pedicularis longicaulis Franch.et Maixm.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根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1.生于空旷处、草丛及林缘。

    2.分布于山坡、草丛。

   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。

    2.分布于云南省。

    原形态

    1.亨氏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,高16-36cm。密被锈褐色毛。根丛生,其中有少数膨大肉质成纺锤形,具须根。茎多从基部发出3-5条,中空,多分枝,基部倾卧,上部略有棱角,弯曲上升。叶茂密,互生;具短柄,中部叶柄较长;叶片纸质;长圆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,长1.5-3.5cm,宽0.5-1cm,羽状深裂或全裂,裂片每边6-8(-12),裂片长圆形至卵形,边缘有具白色胼胝之齿,常反卷。花生于茎顶叶腋,或总状花序;花梗长3-5mm,纤细,被短毛;花萼稍圆筒状,先端5裂,基部细,端圆形膨大,具反卷的小齿;花冠紫红色,长约2cm,略向右扭转,上部渐扩大,盔直立,中部向前上方弓曲成为短粗的含雄蕊的部分,前端狭缩成指向前下方的短喙,喙端2浅裂,上唇侧裂斜椭圆形,中裂圆形;雄蕊两对均被长柔毛;花柱略伸出。蒴果斜披针状卵形,从宿萼裂口伸出。种子卵形而尖,形似桃。花期5-9月,果期8-11月。

    2.长茎马先蒿 主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,高1m以上。根纺锤形。茎近节处略方形,有沟纹,沟中有成行的毛,枝弱而弯曲,3-4条轮生。叶对生或多3-4枚轮生;叶柄上有长毛;羽状深裂至全裂,裂片线形,每边10-14枚。花轮生于主茎及枝的顶端,合成长穗状而间断的花序,长可达20cm;花萼卵圆形,有长毛,齿5枚,不等长,其中1枚三角形全缘;花冠紫红色,管长约0.7cm,二唇形,上唇先端突然狭缩成喙,下唇很大,长达于盔,3裂,侧裂钝头而狭,中裂披针形而长锐尖,向上反曲;花丝两对均无毛;花柱不伸出。花期9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(1)亨氏马先蒿 根簇生一束,少数膨大肉质成纺锤形;顶端留有残余的根茎,表面棕黑色,有纵皱纹;质柔韧。气微,味微苦。

    (2)长茎马先蒿 根纺锤形,肉质,长约8cm;表皮黑褐色,有纵皱纹;质柔韧。气微,味甘,微苦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微苦;性微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气血;强筋骨;健脾胃。主头晕耳鸣;心慌气短;手足痿软;筋骨疼痛;支气管炎;小儿食积;营养不良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iǎn Dɑn Ténɡ别名扁藤、大芦藤、铁带藤、过江扁龙、扁骨风、腰带藤、羊带风来源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 (Hook. f.) Gagnep.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晒干。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扁果来源漆树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.,以皮、果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皮:苦、涩,凉。果:酸、涩,凉。功能主治消炎,收敛,舒筋活血。主治扁桃腺炎,风湿性关节炎,消化不良,腹泻。用法用量皮3~5钱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ǎn Yīnɡ Táo别名棱果蒲桃来源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红果仔的叶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genia uniflora L.[Myrtus brasiliana L.; Eugenia Michelii Lam.]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ǎn Gǎn Pāo Cǎo别名水莎草、三棱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扁秆藨草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irpus planiculmis Fr. Schmidt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茎叶及根茎,洗净,晒干。生境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扁竹兰拼音注音Biǎn Zhú Lán别名兰花扁竹、扁竹鸢尾、扁竹、都拉来源鸢尾科扁竹兰Iris wattii Baker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凉血消炎。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咽喉炎,急性支气管炎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