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蝈蝈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蝈蝈拼音注音Guō Guō别名

    螽斯、聒聒儿、郊游子

    来源

    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;G. inflata Ur.; G. gratiosa infuscata Ur.;G. sinensis Walker,以雄虫全体入药。捕捉后用白酒喷死,即时晒干或烘干备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南北各地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,行水,止痛。主治中耳炎,水肿及腰腿疼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2~3个,瓦上焙焦,研面,吹耳内或黄酒冲服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蝈蝈拼音注音Guō Guō别名

    聒子、聒聒、山蝈蝈

    英文名katydisds出处

    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螽斯科动物螽斯的全体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捕后沸水烫死,晒干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江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螽斯,全体绿色。触角鞭状,长于体躯。复眼卵圆形。前翅近膜质,较弱,前缘向下倾斜,静止时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。雄虫在左前翅的轭区有圆形的发音器,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,本品全体呈长圆形,灰绿色或黄褐色。头略呈圆形,复眼1对,卵圆形,触角1对,长鞭状,多脱落;前胸背板略呈细长圆柱形,中后胸被翅;胸足3对,多脱落,后足较大。气腥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微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消肿;通络止痛。主水肿尿少;腰膝肿痛;湿脚气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研末,2-3只。外用:适量,研末吹耳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解毒、止痛、利水消肿等功能。主治中耳炎、水肿、腰腿痛等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樟别名樟木果、朋麻醒[傣]、樟脑树来源樟科樟属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(Wall.) Nees,以果实、木材、树皮入药。木材、树皮四季可采,果实在成熟后采集,晒干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òu Yóu Guǒ别名大香果、香桂子、野香油果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a thomsonii Allen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果熟时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2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灵丹拼音注音Chòu Línɡ Dān别名鹿耳林、大黑药来源菊科臭灵丹属植物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 (DC.) Benth.,以根或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、辛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......
  • 别名狮子草、臭叶子、山林丹。英文名Herba Laggerae。药用部位菊科植物翼齿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 (Candolle) Bentham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植物形态草本。茎直立,粗壮或细弱,高达1米,茎翅连续或有时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牡丹拼音注音Chòu Mǔ Dān别名矮桐子、大红花、臭枫根、臭八宝、臭芙蓉、矮脚桐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ud.,以根及叶入药。夏季采叶、秋季采根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性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