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过江龙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过江龙子拼音注音Guò Jiānɡ Lónɡ Zǐ别名

    木腰子(《生草药手册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岭南采药录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种子。冬季采收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九龙藤"条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理气止痛,活血散瘀。

    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止气痛,理跌打伤,去瘀生新。"

    ②《生草药手册》:"妇科消郁气痛,肝胃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或炖肉,0.5~1两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过江龙子拼音注音Guò Jiānɡ Lónɡ Zǐ英文名seed of Champion Bauhinia出处

    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的种子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uhinia championii(Benth.) Benth.[Phanera championii Benth.;Bauhinia hunanensis Hand.Mazz.;B.championii(Benth.) Benth.var.acutifolia L.Chen]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 出种子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丛中、疏林或密林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龙须藤 木质藤本:有卷须。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.5cm,纤细,略被毛;叶片纸质,卵形或心形,长3-10cm,宽2.5-6.5cm,先端锐渐尖,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,基部截形,微凹或心形;上面无毛,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,渐变无毛或近无毛,干时粉白褐色;基出脉5-7条。花两性,总状花序狭长,腋生,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,长7-20cm;苞片与小苞片小,锥尖,早落;花梗纤细,长1-1.5cm;花托漏斗形,长约2mm;萼杯状,裂片5,披针形,长约3mm;花瓣5,白色,具瓣柄,瓣片匙形,外面中部疏生丝毛;能育雄蕊3,无毛,退化雄蕊2;子房具短柄,仅沿两缝线被毛,花柱短,柱头小。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,扁平,长7-12cm,宽2.5-3cm,无毛果瓣革质。种子2-5颗,圆形,扁平,直径约1.2cm。花期6-10月,果期7-12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苦辛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气止痛;活血化瘀。主胁肋胀痛,胃脘痛,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15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岭南采药录》:止气痛,理跌打伤、去瘀生新。

    2.《生草药手册》:妇科消郁气痛,肝胃痛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百药煎拼音注音Bǎi Yào Jiān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。性状为灰褐色之小方块,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,微具香气。归经①《本草求真》:“入肺、胃。“②《要药分剂》:“入心、肺二经。“性味酸甘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蕊草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别名一棵松、凤芽蒿、青龙草、珊瑚草、打食草、石菜子、松毛参、小草、白风草来源为檀香科百蕊草属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.的全草。夏秋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辛、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。功能主治《本草图经》:“下乳,亦通顺血脉,调气。“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别名金线风、凉粉藤、寄山龙、山豆根、青藤仔、蛤仔藤、金锁匙、独脚乌柏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lea hypoglauca(Schauer)Diels采收和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别名白金果榄、山总管、百解薯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香港马兜铃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