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高原点地梅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高原点地梅别名

    朵的[藏名]

    来源

    报春花科高原点地梅Androsace integra (Maxim.)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四川、西藏。

    性味

    淡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除湿利尿。主治关节疼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配方用,2~4钱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高原点地梅拼音注音Gāo Yuán Diǎn Dì Méi出处

    始载于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匙叶点地梅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drosace integra(Maxim.)Hand.-Mazz.

    采收和储藏:初夏采收全草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500m的向阳干燥的山坡、疏林下和林缘砂石地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,具少数支根。叶基生,排列成莲座状;叶近等长,匙形,长1.5-4cm,先端近圆形,具骤尖头,初时两面被短伏毛,渐变为无毛,边缘软骨质,具篦齿状缘毛。花葶多条,高10-18cm,被纤毛;伞形花序着花10余朵;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4-6mm,被疏柔毛反缘毛;花梗长2-3cm,被腺毛;花萼钟状,裂三角形;花冠紫红色,高脚碟状,裂片倒心形,直径约6mm。蒴果长圆形,长4.5-5.5mm,6-10裂,紫红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,主根较粗壮,直径3-5mm,具支根或支根痕。茎直立,黄褐色,有毛,直径1-2mm。叶莲座状丛生,多皱缩破碎,完整者呈匙形,黄绿色,长1.5-4cm,先端近圆形,具骤尖头,边缘软骨质,具篦齿状缘毛,两面被短伏毛或无毛。花葶纤细,黄褐色,有毛;伞形花序多花;小花紫红色,花梗、苞片、花萼均有毛。

    归经

    肾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淡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渗湿利水。主湿痹关节酸重疼痛;小便不利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.6~12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淡,性平,有除湿利尿功能。用于关节痛配方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叶拼音注音Bái Yánɡ Yè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“治龋齿,煎水含漱。又治骨疽久发,骨从中出,频捣敷之。“复方治臆疮腿:白杨新叶,用手指打数十下,使叶熟软,以背面贴患处,每个疮面贴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枝拼音注音Bái Yánɡ Zhī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枝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“消腹痛,治吻疮。“用法用量内服:浸酒。外用:烧汁涂。复方①治腹胀满坚如石,积年不损者:白杨东南枝,去苍皮,护风细锉五升,熬令黄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别名响叶杨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团叶杨的皮及叶。秋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坡疏林中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5~10米。树皮灰白色,枝圆棒状,棕色或灰棕色,幼时有柔毛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树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别名白杨皮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。春季采挖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杨树皮“条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“性涩,微苦。“②《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树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别名白杨皮(《梅师集验方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山杨,又名:大叶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