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合萌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合萌拼音注音Hé Ménɡ别名

    水茸角(《中藏经》),合明草(《本草拾遗》),水皂角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木排豆、木稗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独木根、野皂角、大样夜合草(《中国药植志》),禾镰树子、梳子树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野含羞草、蜈蚣杨柳、野槐树、夜关门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禾镰草、野兰(《江西草药》),野鸭树草、野寒豆、野豆萁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,海柳、拉田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中国药植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豆种植物田皂角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长潮湿地或水边。分布华北、东南、西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田皂角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

   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,高可达1米。茎直立,圆柱形,上部多淡绿色分枝,质柔,中空。双数羽状复叶,互生,小叶20~30对,线形,背面有一脉。总状花序腋生,1~4花,具苞片和小苞片;花萼2唇形,上唇2齿,下唇3齿;花冠蝶形,黄色,旗瓣圆形,龙骨瓣弯曲而略有喙;雄蕊10,2体(5+5);子房有柄,线形,花柱丝状,柱头顶生。荚果线形而扁。熟时裂为4~8个荚节,荚节内有种子1粒。种子肾形,黑褐色而有光泽。花期夏、秋。果熟期10~11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果实含生物碱、皂甙,鞣质。

    性味

    甘淡,寒。

    ①(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寒,无毒。"

    ②《天宝本草》:"味苦淡酸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涩,无毒。"

    ④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苦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,去风,利湿,消肿,解毒。治风热感冒,黄疸,痢疾,胃炎,腹胀,淋病,痈肿,皮炎,湿疹。

    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暴热淋、小便赤涩,小儿疾病。明目,下水,止血痢。捣绞汁服。"

    ②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去风,杀虫。"

    ③《天宝本草》:"消风,除胀。疗螬疳,黄疸,敷肿毒。"

    ④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火肿。蒸鸡,利水通淋。"

    ⑤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消滞。治胃肠胀气,消化不良,胃炎疼痛,风热感冒,湿疹,皮炎。"

    ⑥《江西草药》:"清热利湿,消肿止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小便不利:合萌二至五钱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    ②治黄疸:田皂角(鲜)五两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    ③治疖痈:合萌二至五钱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    ④治吹奶:水茸角,不拘多少,新瓦上煅干,为细末,临卧酒调服二钱匕。已破者,略出黄水,亦效。(《中藏经》)

    ⑤治荨麻疹:合萌适量,煎汤外洗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    ⑥治外伤出血:合萌鲜草适量,打烂外敷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合萌拼音注音Hé Ménɡ别名

    水茸角、合明草、水皂角、木排豆、木稗、独木根、野皂角、梳子树、野含羞草、蜈蚣杨柳、野槐树、夜关门、禾镰草、野兰、野鸭树草、野寒豆、野豆萁、海柳、拉田草

    英文名Common Aeschynomene Herb, Herb of Common Aeschynomene出处

    出自《中国药植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地上部分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eschynomene indica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9-10月采收,齐地割取地上部分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潮湿地或水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田皂角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,高30-100cm,无毛;多分枝。偶数羽状复叶,互生;托叶膜质,披针形,长约1cm,先端锐尖,小叶20-30对,长圆形,长3-8mm,宽1-3mm,先端圆钝,有短尖头,基部圆形,无小叶柄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少数,总花梗有疏刺毛,有粘质;膜质苞片2枚,边缘有锯齿;花萼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;花冠黄色,带紫纹,旗瓣无爪,翼瓣有爪,较旗瓣稍短,龙骨瓣较翼瓣短;雄蕊10枚合生,上部分裂为2组,每组有5枚,花药肾形;子房无毛,有子房柄。荚果线状长圆形,微弯,有6-10荚节,荚节平滑或有小瘤突。花期夏秋,果期10-11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,常野生于低山区的湿润地、水田边或溪河边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可利用潮湿荒地、塘边或溪河边的湿润处栽培。

   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,育苗移栽。3月播种,开1.3m宽的畦,把带壳种子均匀撒播畦上,并盖草木灰一层,经常保持湿润,约半月后出苗。苗高4-5cm时,施人畜水提苗,5月苗高14-15cm移栽。行距33cm,窝距24-25cm,每窝栽苗2株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果实含生物碱、皂甙、鞣质。预试果实有生物碱、皂甙及鞣质反应;又谓全株含少量皂甙,以木质部含量较多。

    种子含脂肪油,其脂肪油,其脂肪酸的组成为棕榈酸、硬脂酸、油酸、亚油酸、亚麻油酸和廿烯酸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甘苦;寒;无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湿,祛风明目,通乳。主热淋,血淋,水肿,泄泻,疖肿,疮疥,目赤肿痛,眼生云翳,夜盲,关节疼痛,产妇乳少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捣烂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草拾遗》:主暴热淋、小便赤涩,小儿瘛病。明目,下水,止血痢。捣绞汁服。

    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去风,杀虫。

    3.《天宝本草》:消风,除胀。疗螬疳,黄疸,敷肿毒。

    4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火肿。蒸鸡,利水通淋。

    5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消滞。治胃肠胀气,消化不良,胃炎疼痛,风热感冒,湿疹,皮炎。

    6.《江西草药》:清热利湿,消肿止血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rremiayunnanensis(Church.et Gagnep.)R.c.fang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叶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蓝花土瓜 多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Gě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rremiayunnanensis(Courch.etGagnep.)R.C.Fang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。原形态蓝花土瓜 多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。原形态蓝花土瓜 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具纺锤状块根,含淀粉。茎细长,圆柱形,有细棱,密被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0.4-2cm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rremiayunnanensis(Courch.etGagnep.)R.c.Fang采收和储藏:花期采收,阴干。原形态蓝花土瓜 多年生缠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云花根拼音注音Bái Yún Huā Gēn别名法罗海、滇独活、毛爪参、香白芷[云南]来源为伞形科牛尾独活属植物白云花Heracleum repula Franch.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切片晒干。性味苦、辛、温。功能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