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河豚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河豚目拼音注音Hé Tún Mù出处

    《本经逢原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眼睛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抉河豚目,拌轻粉,埋地中化水,拔脚上鸡眼疮,可以脱根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河豚目拼音注音Hé Tún Mù英文名Ocellated puffer eye, Vermiculated puffer eye, Obscure puffer eye出处

    出自《本经逢原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、虫纹东方鲀、暗色东方鲀及同属多种动物的眼球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Fugu ocellatus(Osbeck)[Spheroides ocellatus Osbeck]2.Fugu vermicularis (Temminck et Schlegel)[Spheroides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]3.Fugu obscurus(Abe)[Spheroides obscurus Abe]

    采收和储藏:加工河豚肉时,取其眼球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1.栖息于近海,亦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域。主食贝类、甲壳类、小鱼类。

    2.暖温性底层鱼类,栖息于近海、河口咸淡水中,亦进入江河。主食贝类、虾蟹及小鱼等。遇敌害时,体内气囊能使腹部膨胀。4-5月为产卵期。

    3.栖息于近海和河川。杂食性,主食虾、蟹、螺、鱼苗、水生昆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及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等。

    资源分布:1.弓斑东方鲀: 分布我国沿海。

    2.虫纹东方鲀: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

    3.暗色东方鲀: 分布于黄海、渤海和东海。

    原形态

    1.弓斑东方鲀,体长一般为10-15cm,头部、体背及腹面均有细弱小刺,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。吻部、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。头体背侧面灰褐色,微绿。体侧在胸鳍后上方,各有一黑绿色而带橙色边的大斑,并有一弓形横过背部的黑绿色鞍状斑,鞍癍斑具橙色边缘。背鳍基部两侧具一圆形大黑斑。腹面白色,各鳍灰黄色。

    2.虫蚊东方鲀,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:有许多圆形和长虫纹形白点。

    3.暗纹东方鲀,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:棕褐色,背侧面具不明显的暗褐色横纹4-6条,横纹之间白色狭纹3-5条。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具一圆形黑色大斑,边缘白色。

    归经

    肝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温;大毒

    注意

    禁内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疗疮。主鸡眼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研末化水外涂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刺花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别名白花刺(《贵州草药》),苦刺花(《文山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。夏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或草坡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,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山西、河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刺花叶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 Yè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.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刺花“条。化学成分叶含香叶木甙。性味《贵州草药》:“苦,平。“功能主治《贵州草药》:“清热,解毒。治毒肿。“用法用量外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前拼音注音Bái Qián别名鹅管白前、竹叶白前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(Decne.) Schltr. ex Lev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è别名五加皮、鹅掌楸、三叶五加、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-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(L.)Merr. 的根皮。夏、秋季采挖根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千层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别名玉树、千层皮来源桃金娘科千皮层属植物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.,以树皮及枝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阴干。性味叶:辛,微温。皮:平。功能主治叶:芳香解表,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