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红胡豆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胡豆七别名

    打不死、红三七、石风丹

    来源

    景天科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酸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消肿,止痛。用于咳嗽吐血,腰痛;外用治痈疖肿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两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红胡豆七拼音注音Hónɡ Hú Dòu Qī别名

    打不死、大打不死、大红袍、天黄七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齿叶景天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dum odontophyllum Frod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全草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200m的山坡阴湿处石缝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及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齿叶景天 多年生草本。全株无毛。须根长。不育枝斜升,长5-10cm,花茎高10-30cm。不育枝上的叶对生或3叶轮生,常聚生枝顶;花茎上的叶互生或对生,卵形或椭圆形,长2-5cm,宽1.2-2.8cm,先端稍急尖或钝,边缘有疏而不规则的牙齿,基部急狭。聚伞状花序,分枝蝎尾状;花无梗;萼片5-6,三角状线形,长2-2.5mm;花瓣5-6,黄色,披针状长圆形或几为卵形,长5-7mm,宽1.7-2mm,先端有长的短尖头;鳞片5-6,近四方形;心皮5-6,近直立,卵状长圆形,长3-4mm,基部0.5-0.7mm合生,腹面稍呈浅囊状。蓇葖果,横展,长5mm。种子多数。花期4-6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微辛;涩;凉

    注意

    孕妇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血滞经闭;痛经;崩漏;跌打损伤;瘀肿疼痛;骨折;肺痨咳血;咯血;便血;金创出血;疮疖肿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;或鲜品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ì Má别名红蓖麻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种子(见“蓖麻子”)、根及叶入药。夏秋采根及叶,分别晒干或鲜用。性味叶:甘、辛,平。有小毒。根:淡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叶:消肿拔毒,止痒。治疮疡肿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蓖麻叶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叶。性状干燥叶片大多破碎皱缩,完整者呈掌状深裂,径20~40厘米,裂片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,边有不规则锯齿,上面绿褐色或红褐色,下面淡绿色,主脉掌状,侧脉羽状,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干燥成熟种子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实,晒干,除去果壳,收集种子。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形,稍扁,长0.9~1.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。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-2-三炔-4,6,8-酸甲酯、十三烯-1-五炔-3,5,7,9,11,β-谷甾醇。性味《福建中草药》:“淡,微温。“功能主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蓖麻油拼音注音Bì Má Yóu英文名OLEUM RICINI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成熟种子经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。性状本品为几乎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清黏稠液体;气微;味淡而后微辛。本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