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胡桃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胡桃壳拼音注音Hú Táo Ké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含6%的戊糖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血崩,乳痈,疥癣。

    《纲目》:"烧存性,入下血、崩中药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妇女血气痛:核桃硬壳二两,陈老棕一两。烧成炭,淬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    ②治乳痈:胡桃壳烧灰存性,取灰末二钱,酒调服。(《本经逢原》)

    ③治疥癣:胡桃壳煎洗。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胡桃壳拼音注音Hú Táo Ké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glans regia L.[J.orientis Dode;J.sinensis(C.DC.)Dode]

    采收和储藏:采收胡桃仁时,收集核壳(木质内果皮)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。

    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落叶乔木,高20-25m。树皮灰白色,幼时平滑,老时浅纵裂。小枝被短腺毛,具明显的叶痛和皮孔;冬芽被芽鳞;髓部白色,薄片状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40-50cm,小叶5-9枚,有时13枚,先端1片常较大,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6-15cm,宽3-6cm,先端钝圆或锐尖,基部偏斜,近于圆形,全缘,表面深绿色,有光泽,背面淡绿色,有侧脉11-9对,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与叶同时开放,雄葇荑花序腋生,下垂,长5-10cm,花小而密集,雄花有苞片1,长圆形,小苞片2,长卵形,花被片1-4,均被腺毛,雄蕊6-30;雌花序穗状,直立,生于幼枝顶端,通常有雌花1-3朵,总苞片3枚,长卵形,贴生于子房,花后随子房增大;花被4裂,裂片线形,高出总苞片;子房下位,2枚心皮组成,花柱短,柱头2裂,呈羽毛状,鲜红色。果实近球形,核果状,直径4-6cm,外果皮绿色,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,表面有斑点,中果皮肉质,不规则开裂,内果皮骨质,表面凹凸不平,有2条纵棱,先端具短尖头,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,隔膜较薄,内里无空隙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胡桃壳(内皮)含抗艾滋病病毒及肿瘤及肿瘤的多糖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涩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;止痢;散结消痈;杀虫止痒。主妇女崩漏;痛经;久痢;疟母;乳痈;疥癣;鹅掌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;或煅存性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纲目》:烧存性,入下血、崩中药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阿里红拼音注音ā Lǐ Hónɡ别名落叶松茸来源真菌类多孔菌科层孔菌属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(Vill. ex Fr.) Ames,以子实体入药。夏秋采,除去粗皮晒干或搓碎。性味甘、苦,温。功能主治温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阿魏拼音注音ā Wèi别名臭阿魏、细叶阿魏英文名RESINA FERULAE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. M.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. M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 Wèi Cè ěr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蘑科真菌阿魏侧耳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采收和储藏:采收子实体,除去杂质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阿魏的根基部分。资源分布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鹌鹑拼音注音ān Chu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(L.),以肉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华北。功能主治补中气,强筋骨,止泻痢。主治小儿疳积,下痢,百日咳等。复方治痢疾:鹌鹑1只,取肉,赤小豆5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Chun Dà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(L.),以蛋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华北。功能主治治胃病、肺病、神经衰弱、肋膜炎等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