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花苜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花苜蓿拼音注音Huā Mù Xu别名

    扁豆子、苜蓿草、野苜蓿

    来源

    豆科花苜蓿Trigonella ruthenica L.,以全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东北、华北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止咳,止血。藏医配其他药物治疗发烧,肺热咳嗽,赤痢。外用消炎止血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花苜蓿拼音注音Huā Mù Xu别名

    奇尔克、纳林-胡岑格(蒙名),布斯项(藏名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豆科植物花苜蓿全草。6~7月采,洗净,去残叶、须根,晾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沙地、渠边、路旁、田埂、山坡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甘肃、陕西、青海、内蒙古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花苜蓿,又名:扁豆子、野苜蓿。

   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30~100厘米。主根较粗长。茎、枝四棱形,有白色柔毛。叶具3小叶,中间小叶卵形、狭卵形或倒卵形,长5~12毫米,宽3~7毫米,先端圆形或截形,微凹或有小尖头,边缘有锯齿,侧生小叶略小;叶柄长约5毫米,有白色柔毛;托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12~20毫米,有花3~8朵;花小;花梗长约1毫米;萼简钟状,长约4毫米,萼齿三角形,被白色柔毛;花冠黄色,有紫纹。荚果扁平,矩圆形,长7~10毫米,宽约5毫米,表面有横纹,先端短尖。种子2~4个,矩形。黄褐色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"苦,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"退烧,消炎,止血。内服治肺热咳嗽,赤痢。外用消炎,止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。外用:熬膏涂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花苜蓿拼音注音Huā Mù Xu别名

    奇尔克、纳林-胡岑格、布斯项、扁豆子,野苜蓿。

    英文名Herb of Russian Fenugreek出处

    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花苜蓿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gonella ruthenica L.[Medicago ruthenica Ledeb.]

    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收全草,洗净,除去残叶、须根,晾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沙地、渠边、路旁、田埂、山坡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主根粗壮。茎上升或直立,四棱形,有白色柔毛。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片卵形、狭卵形或倒卵形,长5-12mm,宽3-7mm;先端圆形或截形,微凹或有小尖头,边缘有锯齿,侧生小叶较小,叶柄长约5mm,有白色柔毛;托叶披针形,基部具牙齿或裂片,有伏毛。总状花序胶生,长12-20mm,有花3-8朵,花小,花梗短,约1mm;花萼钟状,长约3mm,萼齿三角形,被白柔毛,花冠蝶形,黄色,具紫纹,旗瓣长圆状倒卵形,先端微缺,翼瓣近长圆形,朱端圆而宽,基部具长爪和耳,龙骨瓣较短;雄蕊二体。荚果扁平,长圆形,长7-10mm,宽约5mm,表面有网纹,顶部有弯曲的短喙。种子2-6颗,黄褐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-80cm。主根粗壮,须根多已除去。茎多分枝,具四棱,有稀疏的类白色短柔毛。三出复叶;托叶披针形,基部有牙齿或裂片,有伏毛;小叶3,多皱缩或脱落,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,长0.5-1.5cm,宽1.5-4mm,边缘具锯齿,叶脉明显,有短柄。气微,味淡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肺;胃;大肠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止咳;止血。主发热;咳嗽;痢疾;外伤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熬膏涂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退烧,消炎,止血。内服治肺热咳嗽,赤痢。外用消炎,止血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僵蚕拼音注音Bái Jiānɡ Cán别名僵蚕(《千金方》),天虫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僵虫(《河北药材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。收集病死的僵蚕,倒入石灰中拌匀,吸去水分,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克马叶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叶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阳坡杂林中。分布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垂珠花,又名:白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别名血丝金盆、鬼臼、九臼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ysosma majorensis(Gagnep.)Ying[Podophyllum majorense 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兰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别名白玉兰、白缅花来源木兰科含笑花属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 DC.,以根、叶、花入药。夏秋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、辛,微温。功能主治芳香化湿,利尿,止咳化痰。根:泌尿系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兰科植物白兰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helia alba DC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摘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适生了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。资源分布:找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