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黄蜀葵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蜀葵叶拼音注音Huánɡ Shǔ Kuí Yè出处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叶片

    性味

    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寒,滑,无毒。"

    ②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:"甘,滑,微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托疮解毒,排脓生肌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痈疽:鲜黄蜀葵叶一握,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,敷患处,月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  ②治烧烫伤:鲜黄蜀葵叶,捣敷。(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黄蜀葵叶拼音注音Huánɡ Shǔ Kuí Yè别名

    秋葵叶。

    英文名Leaf of Sunset Abelmoschus出处

    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(L.) Medic.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belmoschus manihot (L.) Medic.[Hibiscus manihot L.]2.Abelmoschus manihot (L.)Medic.var pungens(Roxb.)Hochr.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常生于山谷草丛、田边或沟旁灌丛间。

   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西南及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1.黄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-2m。疏被长硬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6-18cm,疏被长硬毛;托叶披针形,长l-1.5cm。叶掌状5-9深裂,直径15-30cm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8cm,宽1-6cm,两面疏被长硬毛,边缘具粗钝锯齿。花单生于枝端叶腋;小苞片4-5,卵状披针形,长15-25mm,宽4-5mm,疏被长硬毛;萼佛焰苞状,5裂,近全缘,较长于小苞片,被柔毛,果时脱落;花大,淡黄色,内面基部紫色,直径约12cm;雄蕊柱长1.5-2cm,花药近无柄;柱头紫黑色,匙状盘形。蒴果卵状椭圆形,长4-5cm,直径2.5-3cm,被硬毛。种子多数,肾形,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。花期8-10月。

    2.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: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肾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接骨生肌。主热毒疮痈;尿路感染;骨折;烫火伤;外伤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可用至30-60g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痈疽: 鲜黄蜀葵叶一握,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,敷患处,日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②治烧烫伤: 鲜黄蜀葵叶, 捣敷。 (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托疮解毒,排脓生肌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秤钩风拼音注音Chènɡ Gōu Fēnɡ别名穿墙风、九层皮、土防己、蛇总管[海南]来源防己科秤钩风属植物苍白秤钩风Diploclisia glaucescens (Blume) Diels,以藤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......
  • 别名双虎排牙、圆叶南蛇藤来源卫矛科称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。性味微甘,平。功能主治宣肺除痰,止咳解毒。喉痛,喉炎:0.5~1两,水煎冲蜜糖服。初期肺结核:用根1两,炖猪肉服。摘录《全国中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别名穿山龙[云南]、龙骨七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蜀葵叶薯蓣Dioscorea althaeoides R. Knuth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季采集,晒干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舒筋活络,祛风除湿。用于风湿麻木,跌打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穿山甲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Jiǎ别名山甲片、甲片英文名SQUAMA MANIS来源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。收集鳞甲,洗净,晒干。性状本品呈扇面形、三角形、菱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穿山龙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Lónɡ别名穿地龙、地龙骨、金刚骨、鸡骨头、野山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,以根状茎入药。春秋采挖,去掉外皮及须根,切片晒干。性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