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黑豆

    别名

    黑大豆、乌豆、冬豆子。

    英文名

    Semen Sojae Atricolor。

    药用部位

    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(L.) Merr.的黑色干燥种子。

    植物形态

    一年生缠绕草本,茎、小枝纤细,全体疏被褐色长硬毛。叶具3小叶,托叶卵状披针形,急尖,被黄色柔毛。顶生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锐尖至钝圆,基部近圆形,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通常短,稀长可达13厘米;花小,长约5毫米;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;苞片披针形;花萼钟状,密生长毛,裂片5;花冠淡红紫色或白色,旗瓣近圆形,翼瓣斜倒卵形,有明显的耳,龙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;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。荚果长圆形,稍弯,两侧稍扁,密被长硬毛,种子间稍缢缩,干时易裂;种子2~3颗,椭圆形,稍扁,长2.5~4毫米,宽1.8~2.5毫米,褐色至黑色,花期7~8月,果期8~10月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海拔150~2650米潮湿的田边、园边、沟旁、河岸、湖边、沼泽、草甸、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,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。现多人工栽培,除新疆、青海和海南外,遍布全国。

    采收加工

   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,碾碎果壳打下种子,去除杂质。

    性状

    黑豆呈椭圆形或类球形,稍扁,长6~12毫米,直径5~9毫米。表面黑色或灰黑色,光滑或有皱纹,具光泽,一侧有淡黄白色长椭圆形种脐。质坚硬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2,肥厚,黄绿色或淡黄色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豆腥味。

    性味归经

    性平,味甘。归脾经、肾经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益精明目,养血祛风,利水,解毒。属利水渗湿下分类的药利水消肿药。

    临床应用

    用量9~30克;外用适量,煎汤洗患处。主治阴虚烦渴,头晕目昏,体虚多汗,肾虚腰痛,水肿尿少,痹痛拘挛,手足麻木,药食中毒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1.雌激素、抗雌激素样作用。2.降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。3.防治骨质疏松。4.抗肿瘤作用。5.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。6.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。7.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抗辐射作用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和碳水化合物、胡罗卜素、维生素B₁、B₂、烟酸等。并含异黄酮类:大豆苷,染料木苷。皂苷类:大豆皂醇A、B、C、D、E,与苷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,木糖,半乳糖等,又含胆碱,叶酸,亚叶酸,泛酸,生物素等。

    注意

    脾虚腹胀、肠滑泄泻者慎服。

    相关药方

    ①治急慢性肾炎:黑大豆60~95克,鲫鱼125~155克。水炖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    ②治黑头疔:黑豆泡水中使之胀软,捣烂放温暖处,发霉后敷串处,能使疖毒疔肿消退或出头而愈(《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)

    ③治肾虚腰痛、夜尿频数:黑豆适量。置猪小肚内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)

    ④治小儿胎热:黑豆二钱,甘草一钱,灯心七寸,淡竹叶一片。水煎服(《全幼心鉴》)

    摘录

    其他

    摘录其他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Cǎo别名倒生草、白花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.[Pen-nisetum ongolicum Franch.;P.flacci......
  • 别名倒生草来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。性味甘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利尿。主治急性肾炎尿血,鼻衄,肺热咳嗽,胃热烦渴。用法用量5~8钱。摘录《全国中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别名三匹风、野杨莓、草莓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白泡儿、白藨、白蒲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只大萨曾(藏名)。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。5~10月采集全草,洗净,切段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ào别名白药草乌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无距宾川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duclouxii Levl.var.ecalcaratum Fletcher et Luener采收和储藏:夏秋采挖块根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药子拼音注音Bái Yào Zǐ别名白药脂、盘花地不容、山乌龟、金线吊乌龟[广东、湖南]、金线吊葫芦[江西]、金丝吊鳖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[S.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