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寄生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寄生藤拼音注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

    上树酸藤、大叶酸藤、黄藤、堂仙公、酸藤公

    来源

    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p.,以全株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广东、广西。

    性味

    微甘、苦、涩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疏风解热,除湿。主治流行性感冒,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两。外用适量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寄生藤拼音注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

    藤香、入地寄生、熊胆藤、左扭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列子、藤酸公、青藤公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植香科植物寄生藤全株。全年可采,多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灌木丛中,寄生于其他植物的地下茎或根上。分布我国南部各省区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寄生性灌木,直立或藤本状,长2~8米,枝有纵纹和黑褐色皮孔。叶互生,近肉质,倒卵形或椭四形,长3~7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基部渐狭而下延,两而无毛,基出脉3条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:雄花球形,径不及2毫米,数朵集成腋牛小伞形花序;花萼5,裂片三角形:雄蕊5,生于裂片基部;雌花单生于叶腋,卵形,子房下位,一室。核果卵形,黄褐色,长约1厘米,花期冬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散血,消肿,止痛。治刀伤,跌打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寄生藤拼音注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

    入地寄生、熊胆藤、左扭香、藤香、青藤公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檀香料植物寄生藤的全株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ndrotrophe frutesces(Champ.ex Benth.)Danser[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p.ex Benth.;Dufrenoya frutesces (Chanp.)Sstauffer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多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木质藤本,常呈灌木状。枝三棱形,扭曲。叶厚,多少软革质;叶柄长0.5-1cm;扁平,叶片倒卵形至阔椭圆形,长3-7cm,宽2-4.5cm,先端圆钝,有短尖,基部收狭而下延成叶柄,基出脉3条。花通常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球形,长约2mm,5-6朵集成聚伞状花序;小苞片近离生,偶呈总苞状;花梗长约1.5mm;花被5裂,裂片三角形,在雄蕊背后有疏毛一撮,花药室圆形;花盘5裂;雌花或两性花;通常单生;雌花,短圆柱状,花柱短小,柱头不分裂,锥尖形;两花,卵形。核果卵形或卵圆形带红色,长1-1.2cm,先端有内拱形约宿存花被,成熟时棕黄色至红褐色。花期1-3月,果期6-8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微甘;苦;涩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疏风清热;活血止痛。主流行性感冒;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散血,消肿,止痛。治刀伤,跌打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o Yè Jí Dòu来源豆科薄叶棘豆Oxytropis leptophylla (Pall.)DC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吉林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秃疮,瘰疬。用法用量捣烂敷患处。摘录《全国中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o Yè Huánɡ Qín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薄叶黄芩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regeliana Nakai var.ikonnikovii(Juz.)G.Y.Wu et H.W.Li[S.ik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o Zhù Cǎo别名水泽兰、冷水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薄柱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rtera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全草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或河旁岩石上。资源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薄荷拼音注音Bò He英文名HERBA MENTHAE来源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、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,选晴天,分次采割,晒干或阴干。性状本品茎呈方柱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薄荷油拼音注音Bò He Yóu出处《重庆堂随笔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。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,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,带辛辣而清凉,有强烈的窜透性。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