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聚花风铃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聚花风铃草别名

    灯笼花

    来源

    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聚花风铃草Campanula glomerata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去净泥土,切碎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止痛。用于咽喉炎,头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2~3钱。

    备注

    (1)同属植物紫斑风铃草Campanula punctata Lam.与前种相似,同等入药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聚花风铃草拼音注音Jù Huā Fēnɡ Línɡ Cǎo别名

    灯笼花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聚花风铃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panula glomerata L. subsp. Cephalotes (Nakai) Hong[C.cephalotes Nakai]

    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草地及灌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聚花风铃草 多年生草生,高40-125cm。茎直立,有时在上部分枝。茎生叶下产的具长柄,叶片长卵形至心状卵形,上部的无柄,椭圆形、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叶片长7-15cm,宽1.7-7cm;全部叶边缘有尖锯齿,茎叶几乎无毛或疏生白色硬毛或密被白绒毛。花数朵集成头状花序,通常很多,除茎顶有复头状花序外还有多个单生的关状花序,每朵花下有1枚大小不等的苞片,在头状花序中间的花先开,工其苞片也最小;花萼裂片钻形;花冠紫色、蓝紫色或蓝色,管状钟形,长1.5-2.5cm,5裂至中部。蒴果倒卵状维形。种子长圆状,扁,长1-1.5mm。花期7-9月。

    归经

    归肺经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主咽喉肿痛;头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10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ū Máo Lín Gài Jué英文名Strigose Microlep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碗蕨科植物粗毛鳞盖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lepia strigosa (Thunb.) Pr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Huī Dì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柄灰包科真菌毛柄钉灰包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ttarraea stevenii (Libosch.) Fr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去杂质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盐碱滩草地上,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Pí Sōnɡ Luó别名天蓬草、云雾草、树发七来源药材基源:为松萝科植物粗皮松萝的地衣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snea montis-fuji Mot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从林中树干上铲下,除去杂质,扎成小把,晒干。生境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Pí Wā别名癞皮蛙英文名toad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蛙科动物粗皮蛙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arugosa (schlegel).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捕得后,洗净,鲜用或烘干。生境分布生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[云南]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西南地区。性味微苦、淡,寒。功能主治消炎止痢,舒筋接骨。主治慢性肝炎,痢疾;腰背痛,骨折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