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鸡冠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冠苗拼音注音Jī Guān Miáo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苋科植物鸡冠花茎叶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鸡冠花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痔疮,痢疾,吐血,衄血,血崩,荨麻疹。

    ①《纲目》:"治痔疮及血病。"

    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煎水洗妇人阴部疮及火疮。取叶煎服治痢疾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腹泻,痔疮出血,吐血,衄血,血崩:鸡冠花全草,煎水服。

    ②治荨麻疹:鸡冠花全草,水煎,内服外洗。

    ③治蜈蚣咬伤:鸡冠花全草,捣烂敷患处。(选方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鸡冠苗拼音注音Jī Guān Miáo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苋科植物鸡花冠花的茎叶或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osia cristata L.[C.Argentea L.var.Cristata(L.)O.Kuntze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呀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原产亚洲热带。我国南北各地区均有栽培,广布于温暖地区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-80cm。全株无毛,粗壮。分枝少,近上部扁平,绿色或带红色,有棱纹凸起。单叶互生,具柄;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2-6cm,先端渐尖或长尖,基部渐窄成柄,全缘。穗状花序顶生,成扁平肉质鸡冠状、卷冠状或羽毛状,中部以下多花;花被片淡红色至紫红色、黄白或黄色;苞片、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,宿存;花被片5,椭圆状卵形,端尖,雄蕊5,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。胞果卵形,长约3mm,熟时盖裂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种子肾形,黑色,光泽。花期5-8月,果期8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凉血;解毒。主吐血;衄血;崩漏;痔疮;痢疾;荨麻疹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草纲目》:治痔疮及血病。

    2.《岭南采药录》:煎水洗妇人阴部疮及火疮。取叶煎服治痢疾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别名地狗、艾鼬、两头乌、臭狗子英文名Weasel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艾鼬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剥皮,剖腹,除去内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艾虎的脑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杀死,开颅取出脑,晾干。生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Má Cǎo别名铁秤铊、禾麻草来源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. H. Wright,以块根入药。秋季采挖,去茎叶,洗净泥土晒干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,除湿,调经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皮肤瘙痒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 Lì Ténɡ别名念珠藤(《广州植物志》),瓜子藤、瓜子英、山红木、过山香、春根藤、过骨边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瓜子金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,七里香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。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别名太白菊、太白小紫菀来源菊科阿尔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[Cremanthodium calotum Diels]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、甘肃、内蒙古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