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狼把草根

    拼音注音Lánɡ Bǎ Cǎo Gēn出处

    《本草图经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菊科植物狼把草,夏、秋采收,晒干。

    性状

    主根不甚明显,支根圆锥状而多分歧,干后为灰褐色,表面有纵纹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有增进消化功能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痢疾,盗汗,丹毒。

    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赤白久痢,小儿大腹痞满,丹毒,寒热,取根、茎服,煮之。"

    ②《本草图经》:"积年疳痢,频服之。"

    ③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"通经,活血,拔毒。"

    ④《东北药植志》:"煮汁,可止盗汗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5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ū Huī Dì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柄灰包科真菌毛柄钉灰包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ttarraea stevenii (Libosch.) Fr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去杂质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盐碱滩草地上,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Pí Sōnɡ Luó别名天蓬草、云雾草、树发七来源药材基源:为松萝科植物粗皮松萝的地衣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snea montis-fuji Mot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从林中树干上铲下,除去杂质,扎成小把,晒干。生境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Pí Wā别名癞皮蛙英文名toad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蛙科动物粗皮蛙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arugosa (schlegel).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捕得后,洗净,鲜用或烘干。生境分布生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[云南]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西南地区。性味微苦、淡,寒。功能主治消炎止痢,舒筋接骨。主治慢性肝炎,痢疾;腰背痛,骨折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Kānɡ Chái别名香桂树、香檀、痢灵树、吕宋楸荚粉[腺体粉末]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(Lam.)Muell.-Arg.,以果实表面的粉状毛茸和根入药。根随时可采,腺毛及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