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老鸦糊

    拼音注音Lǎo Yā Hú别名

    万年青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鱼胆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牛舌癀、猴草、粗糠草、粥香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没翻叶、大麻雀米、鸡米树、菜子木、红泡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爆竹子、路金子、百子爆、米筛花、米筛子、大叶鲤鱼泻子、毛风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根、茎、叶、果实。5~10月采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旷野间。分布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灌木,高达3米。小枝有粗糠状短柔毛或平滑无毛。叶对生;阔椭圆形以至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5~10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边缘为小齿牙或齿牙状,下面疏生星状毛及腺点;叶柄长0.5~1厘米。密生的聚伞花序,径2~3厘米;总梗有短柔毛,与叶柄等长或短于叶柄;花水红色;萼短钟状,截形;花冠短筒状,4裂;雄蕊4,长7毫米,花丝较花冠之裂片为长,花药广椭圆形;雌蕊1,子房4室。核果,堇紫色,径3~4毫米。花期7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辛,凉。

    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苦辛,温,有小毒。"

    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微寒,味辛。"

    ③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凉,味涩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,除湿,散瘀,解毒。治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,尿血。

    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截疟。"

    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驱风除湿,杀虫解毒,散结化瘀。"

    ③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收敛止血,祛风除湿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关节炎:老鸦糊根二两,猪蹄半斤,黄酒二两。酌加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  ②治跌打损伤:鲜老鸦糊叶捣烂后敷伤部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  ③治外伤出血:老鸦糊叶、果实,晒干研粉外敷,或鲜叶捣烂外敷伤处。

    ④治内出血:老鸦糊干叶研粉,每次一钱,每天三、四次,开水冲服。

    ⑤治尿血:老鸦糊叶、白茅根、活血丹各一两,檵木叶五钱,水煎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    ⑥治皮下漏血:鲜老鸦糊叶、茎半斤。水煎熏洗。

    ⑦治冻疮:老鸦糊叶一握。煎汤熏洗,不断擦患郎,日洗一两次。

    ⑧治蛇伤:老鸦糊根二两切碎。酌加水煎服。(⑥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别名白花、青羊藤、六月零、千里光、九里明、管芽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riparia (Bl.) DC. [Conyzarparia Bl.;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别名坚荚树出处《救荒本草》载有坚荚树,云:“生辉县太行山谷中,其树枝干坚劲,可以作棒。皮色乌黑,对分枝叉。叶亦对生,叶似拐枣叶而大,微薄,其色淡绿;又似土栾叶,极大而光泽。开黄花,结小红子。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Xià Kū Cǎo别名白甜蜜蜜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的全草。于6~7月花开时,采回全草,洗净泥土,除去残叶败枝,以木棒将茎砸扁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、坡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花射干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è Gān别名冷水丹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驾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坡上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和山东、江苏等地。原形态白花射干,又名:搜山虎、金盏......
  • 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白花岩青兰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var. albiflorum Schischk.,以全草入药。7~8月采收,切段晒干。性味辛,凉。功能主治分散风热,凉血降压。用于感冒发热,高血压病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