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萝藦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萝藦拼音注音Luó Mò别名

    白环藤、奶浆藤、天浆壳、婆婆针线包,青小布

    来源

    萝藦科萝藦属植物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(Thunb.)Makino,以块根、全草果壳入药。秋季采果,夏季采块根及全草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根:甘,温。

    果壳:辛,温。

    全草:甘、微辛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根:补气益精。用于体质虚弱,阳痿,白带,乳汁不足,小儿疳积;外用治疔疮,五步蛇咬伤。

    果壳:补虚助阳,止咳化痰。用于体质虚弱,痰喘咳嗽,百日咳,阳痿,遗精;外用治创伤出血(用种毛贴患处)。

    全草:强壮,行气活血,消肿解毒。用于肾虚遗精,乳汁不足;外用治疮疖肿毒,虫、蛇咬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根、全草3~5钱;果壳2~4钱;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萝藦拼音注音Luó Mò别名

    芄兰(《诗经》),藋(《尔雅》),雀瓢(陆玑《诗疏》),苦丸(陶弘景),白环藤、熏桑、鸡肠(《本草拾遗》),羊角菜、羊奶科、细丝藤、过路黄、合钵儿、婆婆针扎儿(《救荒本草》),婆婆针袋儿(《袖珍方》),羊婆奶、婆婆针线包(《纲目》),奶浆藤、奶浆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本草经集注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萝蓐科植物萝藦全草。7~8月采集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及路旁。分布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、四川、辽宁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蔓性草本,长达2米以上,折断后有乳白色液流出,全体被柔毛。地下茎易繁殖,地上茎常缠绕他物上升。叶对生,卵状心形,长6~10厘米,宽4~8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全缘;具柄,长1~6厘米,被细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总花梗长3~9厘米,被灰白色细毛;花多数,密生于顶端,各花具小梗,基部有一个披针形的小苞片;萼绿色,5深裂,裂片狭披针形,先端尖;花冠绿白色,内带淡紫色,5裂,裂片披针形,反卷,内面密生细毛;副花冠低,呈环形;雄蕊5,花药箭形,先端有心脏形薄膜;雌蕊1,子房上位,由两个离生心皮组成,花柱2,合成柱状,伸出药外,柱头2裂。蓇葖果呈角状,长约9~12厘米,成熟时淡褐色。种子多数,扁卵形,边缘成翅状,上端着生多数白色绢丝状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根含酯型甙,从中分得妊烯型甙元成分苯甲酰热马酮、萝藦甙元、异热马酮、肉珊瑚甙元、萝藦米宁、二苯甲酰萝藦醇、去酰萝藦甙元、去酰牛皮消甙元、夜来香素去羟基肉珊瑚甙元等。

    茎、叶也含妊烯类甙,在其水解产物中有加拿大麻糖、洋地黄毒糖,以及肉珊瑚甙元、萝藦甙元、苯甲酰热马酮、夜来香素、去羟基肉珊瑚甙元等。其乳汁含蛋白酶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辛,平。

    ①《品汇精要》:"味甘辛,性温,无毒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甘,微辛。"

    ③《四川冲药志》:"性平,味淡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益精气,通乳,解毒。治虚损劳伤,阳萎,带下,乳汁不通,丹毒疮肿。

    ①陶弘景:"补益精气,强盛阴道。"

    ②《本草抬遗》:"主蜘蛛、蚕咬,折取汁,点疮上,此汁烂丝,煮食补益。叶:主目热赤,挼碎滴目中。"

    ③《纲目》:"取汁敷丹毒赤肿及蛇虫毒。蜘蛛伤,频治不愈者,捣封三度,能烂丝毒,即化作脓也。"

    ④《江苏植药志》:"水煎服,治温毒,解热。"

    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能补血行气。治虚损痨伤,下乳汁。"

    ⑥《重庆草药》:"治虚弱白带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吐血虚损:萝藦、地骨皮、柏子仁、五味子各三两。上为细末,空心米饮下。(《不居集》萝藦散)

    ②治阳痿:萝藦根、淫羊藿根、仙茅根各三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    ③治肾炎水肿:萝藦根一两,水煎服。每日一剂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
    ④治痨伤:奶浆藤根,炖鸡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⑤治瘰疬:萝藦根七钱至一两。水煎服,甜酒为引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    ⑥下乳:奶浆藤三至五钱,水煎服;炖肉服可用一至二两。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

    ⑦治小儿疳积:萝藦茎叶适量,研末。每服一至二钱,白糖调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    ⑧治丹火毒遍身赤肿不可忍:萝藦草,捣绞取汁敷之,或捣敷上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
    ⑨治诸般打扑损伤,皮破血出,痛不可忍:婆婆针袋儿,擂水化服,渣罨疮口上。(《袖珍方》)

    ⑩治五步蛇咬伤:萝藦根三钱,兔耳风根二钱,龙胆草根二钱。水煎服,白糖为引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    ⑾治白癜风:萝藦草,煮以拭之。(《广济方》)

    临床应用

    治疗骨、关节结核:取萝藦干根1~1.5两,加水1000毫升,文火煎6~8小时,浓缩至800毫升,去渣加酒适量顿服。药渣同上法再煎服1次。3个月为一疗程,可连服2~3疗程。临床治疗15例,其中腰椎结核6例,胸椎结核2例,颈椎结核1例,髋关节结核5例,骶髂关节结核1例,治疗过程中除局部处理外,未配用其他抗痨药物。通常服药1周后开始由瘘管内排出大量脓液及干酪样坏死组织,以后脓液逐渐稀薄,食欲增进,体重增加。治后12例接管闭合,x线复查病灶稳定,症状体征消失,1例显效,2例好转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本草汇言》:"萝藦,补虚劳,益精气之药也。此药温平培补,统治一切劳损力役之人,筋骨血脉久为劳力疲痹(惫)者,服此立安。然补血、生血,功过归、地;壮精培元,力堪枸杞;化毒解疔,与金银花、半枝莲、紫花地丁,共效验亦相等也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萝藦拼音注音Luó Mò别名

    芄兰、莞、省瓢、苦丸、白环藤、熏桑、鸡肠、头羊角菜、羊奶科、合钵儿、细丝藤、过路黄、婆婆针扎儿、婆婆针袋儿、羊婆奶、婆婆针线包、奶浆藤、奶浆草、野隔山消、小隔大撬、老婆筋、天鹅绒、小青布、大洋泡奶、刀口药、千层须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全草或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taplexis japonica(Thunb.)Makino[Pergularia japonica Thunb.]

    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收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块根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林边荒地、河边、路旁灌木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及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萝藦,多年生草质藤本,长达8m。全株具乳汁;茎下部木质化,上部较柔韧,有纵条纹,幼叶密被短柔毛,老时毛渐脱落。叶对生,膜质;叶柄长3-6cm ,先端具丛生腺体;叶片卵状心形,长5-12cm,宽4-7cm,选择端短渐尖,基部心形,叶耳圆,长1-2cm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色,两面无毛;侧脉10-12寸,在叶背略明显。总状式聚伞花序腑生或腑外生;总花梗6-12cm,被短柔毛;花梗第约8mm,被短柔毛;小苞片膜质,披针形,先端渐司法厅;花萼裂片披针形,外面被微毛;花冠白色,有淡紫红色斑纹,近辐状;花冠上,短5裂,裂片兜状;雄蕊连生成圆锥状,并包围雄蕊在其中花粉块下垂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财贸毛,术头延伸成一长吡,先端2裂。果叉生,纺外向锤形,平滑无毛,长8-9cm,先端渐尖,基部膨大。种子扁平,褐色,有膜质边,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2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,草质藤本。卷曲成团。根细长,直径2-3mm,浅黄棕色。茎圆柱形,扭曲,直径1-3mm,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,具纵纹,节膨大;折断面髓部常中空,木部发达,可见数个小孔。叶具纵纹,节膨大;折断面髓部常中空,木部发达,呵见数个小孔。叶皱缩,完整叶湿润展平后叶片呈卵状心形,长5-12cm,宽4-7cm,背面叶脉明显,侧脉5-7对,气微,味甘平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根含酯型甙,从中分得妊烯型甙元成分苯甲酰热马酮(benzoylramanone),萝藦甙元(metapleigenin),异热马酮(isoramanone),肉珊瑚甙元(sarcostin),萝藦米宁(gagaminin),二苯甲酰萝藦醇(dibenzoylgagaimol),去酰萝藦甙元,去酰牛皮消甙元(deacylcynanchogenin),夜来香素(pregularin),去羟基肉珊瑚甙元(utendin)等。

    茎、叶也含妊烯灯甙,在其水解产物中有加拿大麻糖(D-cymarose),洋地黄毒糖(digitoxose);以及肉珊瑚甙元,萝藦甙元,苯甲酰热马酮,夜来香素,去羟基肉珊瑚甙元等。其乳汁含蛋白酶。

    炮制

   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杂质,抢水洗净,润透,切段,干燥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辛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精益气;通乳;解毒。主虎损劳伤;阳痿;遗精白带;乳汁不足;丹毒;瘰疬;疔疮;蛇早咬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6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Chānɡ别名泥昌(《雷公炮炙论》),水昌、水宿、茎蒲、水菖蒲(《别录》),溪荪、兰荪(陶弘景),地心(《石药尔雅》),泥菖蒲(《纲目》),蒲剑(《草木便方》),水八角草、家昌蒲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臭蒲(《江苏植药志》)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萆薢拼音注音Bái Bì Xiè别名刺萆薢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铁叶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.-Mazz.,以根状茎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切片,晒干。性味辛、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清热利尿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蒿拼音注音Bái Hāo别名蘩(《诗经》),皤蒿(《毛诗传》),由胡、蘩母、旁勃(《夏小正传》),白艾蒿(《僧深集方》),蓬蒿(《开宝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长河边、草地、荒地。分布东北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āo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.采收和储藏:6-8月采收,鲜用或晾干。原形态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,高50-1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