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驴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驴肉拼音注音Lǘ Ròu出处

    《千金·食治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马科动物

    原形态

    驴(《说文》),又名:漠骊(《纂文》),毛驴。

    体形如马而较小,成横的长方形。头大,眼圆,耳长。面部平直,头颈高扬,颈部较宽厚,鬃毛稀少。四肢粗短,蹄质坚硬。尾基部粗而末梢细。体毛厚而短,有黑色、栗色、灰色3种。颈背部有一条短的深色横纹,嘴部有明显的白色嘴圈。耳廓背面同身色,内面色较浅,尖端几呈黑色。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酸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血,益气。治劳损,风眩,心烦。

    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风狂,愁忧不乐,能安心气。"

   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解心烦,止风狂,酿酒治一切风。"

    ③《饮膳正要》:"野驴,食之能治风眩。"

    ④《纲目》:"补血益气,治远年劳损;煮汁空心坎,疗痔引虫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食。

    复方

    治风狂,忧愁不乐,安心气:乌驴肉不以多少,切,于豆豉中烂煮熟,入五味,空心食之。(《饮膳正要》驴肉汤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驴肉拼音注音Lǘ Ròu别名

    驴、漠骊、毛驴

    英文名donkeye as food出处

    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驴的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asinus Linnaeus

    采收和储藏:净驴宰杀后,剥皮,取肉,鲜用或冷藏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驴性情较温驯,饲养管理方便,饲料粗劣。主要以麦秸、谷草为食,也吃高粱、大麦、豆类。

    资源分布:中国北部地区均有饲养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驴,体型比马小,体重一般200kg左右。驴肉的头型较长,眼圆,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。颈部长而宽厚,颈背鬃毛短而稀少。躯体匀称,四肢短粗,蹄质坚硬。尾尖端处生有长毛。驴的体色主要以黑、栗、灰三种为主。中国着名的品种关中驴,体型高大,繁殖力强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酸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血益气。主劳损;风眩;心烦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适量,煮食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草衍义》:驴肉食之动风,脂肥尤甚,屡试屡验,《日华子》以为止风狂,治一切风,未可凭也。

    2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风狂,愁忧不乐,能安心气。

    3.《日华子本草》:解心烦,止风狂,酿酒治一切风。

    4.《饮膳正要》:野驴,食之能治风眩。

    5.《本草纲目》:补血益气,治远年劳损;煮汁空心饮,疗痔引虫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樗叶拼音注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(《唐本草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。性味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。“②《纲目》:“苦,温,有小毒。“功能主治《唐本草》:“主洗疮疥,风疽。水煮叶汁用之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别名食茱萸、木满天星、海桐皮[浙江误称]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. et Zucc.,以根、树皮、果实和叶入药。根春秋采挖;树皮5月采收晒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 Pí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树皮。立夏前后,剥取树皮,晒干。生境分布产浙江、福建等地。性状干燥树皮呈板状或卷曲,厚1.5~2毫米。外表青灰色或淡灰褐色,多皱缩浅槽纹,布有不规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樗白皮拼音注音Chū Bái Pí别名樗皮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臭椿皮(《滇南本草》),苦椿皮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。春季采收,挖取树根,刮去外面粗皮,以木棒轻轻捶之,使皮部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 Jī别名红娘子、灰花蛾来源药材基源:为蜡蝉科动物樗鸡的成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储藏:7-8月捕捉,捕后蒸死或烤死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多九栖于樗、榆、刺槐、女贞及多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