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鹿角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鹿角草拼音注音Lù Jiǎo Cǎo别名

    小号一包针、落地柏

    来源

    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.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微苦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利湿消肿,祛瘀活血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,齿龈炎,支气管炎,肠炎,尿道炎,浮肿;外用治带状疱疹,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钱;外用适量,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角草拼音注音Lù Jiǎo Cǎo别名

    小鬼叉子、鬼针草(《江苏野生植物志》),山黄连、土黄连、不怕日草(《泉州本草》),鬼疙草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,刺针草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泉州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全草。夏,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、路旁,或阴湿处。分布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江苏、福建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四棱形,高30~50厘米,暗褐色,有毛。基生叶密集,具长柄;茎生叶对生或互生,2~3回羽状深裂,裂片线形,宽约3毫米,先端尖,全缘,叶柄较短。头状花序顶生,径约7毫米;总苞2~3列,苞片线状披针形,先端尖;管状花黄色,先端5裂。瘦果线形,长1~1.5厘米,棕黑色。有四梭,顶端有针刺2枚,长约5毫米。花期8~9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凉。

    ①《泉州本草》:"甘微苦,凉,无毒。"

    ②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活血去瘀。治感冒发热,喉痛,肠炎腹泻,阑尾炎,跌打损伤,痈疽热疖。

    ①《泉州本草》:"清热解毒,去瘀活血,通调水道。治痈疽疖肿,小便赤涩。"

    ②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活血,利尿。"

    ③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治肠炎腹泻,阑尾炎,感冒发烧,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副鼻窦炎:鬼针草、白芷、天麻、猪脑髓,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
    ②治跌打损伤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兑黄酒一两服。

    ③治阑尾炎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加蜂蜜二两服。

    ④治咽喉痛:小花鬼针草三棵,水煎服。

    ⑤治毒蛇吱伤:小花鬼针草三两,水煎服。外用小花鬼针草、犁头草各二两,捣敷伤处。(②方以下出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⑥治热疖屡发不愈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,水煎服。

    ⑦治小便疼痛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,酌加冰糖煎服。

    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:鲜山黄连一两,木本白椿根一两,合猪小肚炖服,连服四次。(⑥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鹿角草拼音注音Lù Jiǎo Cǎo别名

    金锁匙、矮鬼针草、小号一包针、落地柏、小叶鬼针草、鹞鹰爪

    英文名Herb of Smallflower Beggarticks出处

    出自《泉州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鹿角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idens parviflora Cas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坚硬的沙土、空旷沙地及海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及广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鹿角草 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主根粗厚,圆柱形,疏生侧根,根上端有短粗的根茎,根茎顶端分枝。茎有纵棱。基生叶长4-8cm,无毛,羽状深裂,裂片条形,长7-15mm;叶柄长2-4.5mm;茎中部叶长2.5-4cm,羽裂;上部叶细小,条形。头状花序直径6-8mm,单生枝顶,外围有1层雌性舌状花,舌片黄色,先端有3宽齿,中央有多数两性筒状花,先端有4齿,花柱分枝有长附器,花丛部结实。瘦果条形,扁平,弄虚作假4棱齿,花柱分枝有长附器,花全部结实。瘦果条形扁平,具4棱,棕黑色,先端有长1.5-2mm的被倒刺毛的芒刺2枚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含木犀草素-7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luteolin-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木犀草素(luteolin)[1]。

    性味

    味微苦;微辛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;活血止血。主痢疾;泄泻浮肿;咳嗽;哮喘;扁桃体炎;咳血;尿血;痈疖肿毒;带状疱疹;跌打肿痛;外伤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副鼻窦炎:鬼针草。白芒、天麻、猪脑髓,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②治跌打损伤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兑黄酒一两服。③治阑尾炎:小花鬼针草二两,水煎,加蜂蜜二两服。④治咽喉痛:小花鬼针草三棵,水煎服。⑤治毒蛇咬伤:小花鬼针草三两,水煎服,外用小花鬼针草、犁头草各二两,捣敷伤处。(②方以下出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⑥治热疖屡发不愈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,水煎服。⑦治小便疼痛: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,酌加冰糖煎服。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:鲜山黄连一两,木本白椿根一两,合猪小肚炖服,连服四次。(⑥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泉州本草》:清热解毒,去瘀活血,通调水道。治痈疽疖肿,小便赤涩。

    2.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活血,利尿。

    3.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治肠炎腹泻,阑尾炎,感冒发烧,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箨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别名慈竹笋壳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。功能主治①《纲目》:“治小儿头身恶疮,烧散和油涂之,或入轻粉少许。“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“治吐血。“③《四川中药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。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,鲜黄桷树寄生半斤,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。归经入肺、胃、肝等经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无毒。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除烦止呕。治胃热呕逆......
  • 别名张口草、华夏慈菇、燕尾草来源泽泻科慈菇属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.[S. trifolia L. var. sinensis (Sims) Makino],以球茎及全草入药。秋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别名虫儿被单、筋骨菜、单背叶、青姑草、金缠莱、大娥嫦菜、石灰草、接筋草、小伸筋草、背单草、滇繁缕、白筋骨草、鸡骨草、唐根草、石繁缕、糯米藤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