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米碎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米碎花拼音注音Mǐ Suì Huā别名

    虾辣眼

    来源

    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. Brown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淡,微涩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除湿敛疮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;外用治烧烫伤,脓泡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两。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搽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米碎花拼音注音Mǐ Suì Huā别名

    梅养东(侗名)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路旁。分布云南、贵州,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灌木,高1~3米。嫩枝略有棱,被黄褐色短柔毛。叶小,倒卵形,长2~4厘米,宽1.2~1.8厘米,先端钝,略尖或圆,基部楔形,边缘密生细锯齿;叶柄长2~3毫米。花具短柄,白色,雄花2~4朵腋生;苞片细小,2枚;萼片卵圆形,无毛;花瓣倒卵形;雄蕊15;雌花1~4朵腋生;萼片卵形,无毛;花瓣卵形,子房无毛,花柱3浅裂。浆果球形,径约4毫米。花期4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

    复方

    治脓疱疮:米碎花五钱,金银花藤三钱。煨水服和外洗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米碎花拼音注音Mǐ Suì Huā别名

    虾辣眼、米碎仔、矮茶。

   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Eurya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的茎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rya chinensis R. Br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荒山草地、村旁、河岸及灌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米碎花 小灌木,高达1.5m。嫩枝有2棱,与顶芽均有短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3mm;叶片薄革质,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2-5.5cm,宽1-2cm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,边缘密生细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1-4朵腋生;花白色至黄绿色;萼片5,卵形,宿存,无毛;雄花苞片细小,花瓣倒卵形,长3-3.5mm,雄蕊约15,有或无退化子房;雌花花瓣卵形,长2-2.5mm,无雄蕊,子房无毛,花柱长1.5-2mm,先端3浅裂。浆果圆球形,直径约4mm,熟时黑色。花期4月,果期7-8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肺经

    性味

    甘、淡、微涩、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除湿、解毒剑疮。主感冒发热;湿热黄疸;疮疡肿毒;水火烫伤;蛇虫咬伤;外伤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;外用:适量,煎水洗;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寸金草拼音注音Cùn Jīn Cǎo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。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荒地、路边。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33厘米。根丛生,长约10~12厘米。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ónɡ Shù Jué英文名Harland's Chien Fern出处始载于《植物分类学报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乌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ienioperis harlandii (Hook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别名乌头、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. 的干燥母根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子根、须根及泥沙,晒干。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川乌头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(《金匮要略》)出处侯宁极《药谱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(栽培品)的块根。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,除去地上部茎叶,然后将子根摘下,与母根分开,抖净泥土,晒干。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别名天宁党参、巫山党参、单枝党参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. 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边或灌丛中。产于四川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