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芒萁骨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芒萁骨根拼音注音Mánɡ Qí Gǔ Gēn出处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里白科植物芒萁根茎

    性味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湿热臌胀,小便淋沥不畅,跌打损伤。

    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治跌打伤胸,酒水各半或加冰糖炖服。"

    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狂犬病及毒蛇咬伤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湿热臌胀:鲜芒萁根茎半斤,煎汤,冲入烧酒适量,早晚分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    ②治小便淋沥不畅:鲜芒萁根一两,水煎调冰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芒萁骨根拼音注音Mánɡ Qí Gǔ Gēn英文名root of Dichotomy Forked Fern出处

    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cranopteris pedata(Houtt.)Nakai[Polypodium pedatum Houtt.;Dicranopteris dichotoma(Thunb.)Bernh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强酸性的红壤丘陵、荒坡林缘或马列尾松林下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和甘肃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根状茎横走,细长,褐棕色,被棕色鳞片及根。叶远生,叶柄褐棕色,无毛;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,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(托叶)着生,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;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,长20-30cm,宽4-7cm,先端渐尖,羽片深裂;裂片长线形,长3.5-5cm,宽4-6mm,先端渐尖,钝头,边缘干后稍反卷;叶下白色,与羽轴、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;细脉2-3次叉分,每组3-4条。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,有孢子囊6-8个。

    性状

    1.性状鉴别 本品根状茎细长,有分枝,粗2.2-5mm,褐棕色,坚硬,木质,被棕黄色毛,具短须根;易折断,断面明显分为二层,外层为棕色皮层,中央为淡黄色中柱。

    2.显微鉴别 根状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。下表皮细胞壁木化加厚,近内皮层的4-6列细胞壁强烈加厚,几无胞腔;内皮层凯氏点明显。原生中柱,维管束周韧型。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。

    归经

    膀胱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湿;化瘀止血;止咳。主湿热膨胀;小便涩痛;阴部湿痒;白带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血崩;鼻衄;肺热咳嗽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治跌打伤胸,酒水各半或加冰糖炖服。

    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狂犬病及毒蛇咬伤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ccinium laetum Diels[V.mandarinorum Dielsvar.laetum(Diels)Metc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。全年可采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治偏头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饱饭花枝叶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驳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、细叶驳骨兰、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[Justicia gendarussa L. F.]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驳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,及山坡下部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鲃鱼拼音注音Bà Yú出处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。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,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。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。产卵期约在4月间。分布云南元江流域、西江上游及海南。原形态锯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