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面筋

    拼音注音Miàn Jīn出处

    宁原《食鉴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小麦面和麸皮入水揉洗后所获得的胶粘状物质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凉。

    ①宁原《食鉴本草》:"性凉寒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甘,凉。"

    ③《医林纂要》:"咸,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和中,解热,止烦渴。

    ①宁原《食鉴本草》:"宽中,益气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解热,和中,劳热人宜煮食之。"

    ③《医林纂要》:"解面毒,和筋养血,去瘀。"

    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解热,止渴,消烦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食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。秋季采根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丛中向阳处。分布四川等地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米。根粗壮,须根白色。茎直立,具明显纵棱槽,疏生卷曲的细柔毛。叶互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,以果入药。果成熟时采,去果柄及宿萼,晒干。性味微酸、苦,平。功能主治止血,止痢。用于吐血,衄血,崩漏,白带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ú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随采随用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拼音注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向阳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ú Rú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砍取茎竿,刮去外层皮,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,晒干。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