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马刀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刀肉拼音注音Mǎ Dāo Ròu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竹蛏科动物长竹蛏

    性味

    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甘,寒,无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本草衍义》:"发风痰,不可多食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纲目》:"同蚌。"

    ②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主明目,除热、止渴,解酒毒。治妇人劳损下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食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马刀肉拼音注音Mǎ Dāo Ròu英文名razor clam shell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蚌科动物巨首楔晨和短褐矛蚌等的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uneopsis capitata(Heude)2.Lanceolaria grayana(Lea)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 1.多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湖泊或河流中,尤喜在急流水域中生活。以微小生物和植物碎屑为食料。2.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河流、湖泊及池塘内。

   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1.巨首楔蚌,楔蚌中较大的一种,一般壳长约70mm,壳高约35mm,壳宽约25mm。壳质厚而坚硬。贝壳前部极膨大,向后高度和宽度急剧缩小,因此外形呈长三角楔状。贝壳前部之膨大处的后方有一凹陷,约位于壳中。壳顶位于背缘前端,高而膨大,常呈破蚀誊宙表面棕褐色,具有同心圆有生长线。铰合部发达,左壳具2枚拟主齿和2枚侧齿,前拟主齿呈片状,后拟主齿呈三角锥状,顶部有细的裂纹,2枚侧齿细长而平行;右壳只有1枚三角锥状的前拟主齿和1枚侧齿,其后拟主齿只留有痕迹。

    2.短褐矛蚌,壳长达170mm,壳高44mm,壳宽39mm。壳坚厚,略膨胀,两侧不对称,狭长,呈长矛形。长度为高的4-5倍。壳顶部稍膨胀,低于背缘,常被腐蚀,靠近前端,在贝壳全长1/10处。前缘钝圆,前背缘直,后背后缘在壳长1/2处渐向下 斜,腹缘直,中部稍凹后缘略圆或锐角。小月面长形,发达。壳面灰褐色,生长纹细致。贝壳中部的生长纹间具有排列整齐的粗短颗粒形纵褐。并在壳顶处有锯齿状纵褐,故称短褐矛蚌。铰合部发达,左壳具有2枚略呈三角锥形的拟主齿,2枚长刃状的侧齿;右有2枚拟主齿,1枚侧齿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脾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寒

    注意

    《本草衍义》:“发风痰,不可多食。”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;明目。主消渴;目昏;妇人劳损下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食,50-100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》:同蚌。

    2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主明目,除热、止渴,解酒毒。治妇人劳损下血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蒿拼音注音Bái Hāo别名蘩(《诗经》),皤蒿(《毛诗传》),由胡、蘩母、旁勃(《夏小正传》),白艾蒿(《僧深集方》),蓬蒿(《开宝本草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长河边、草地、荒地。分布东北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āo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.采收和储藏:6-8月采收,鲜用或晾干。原形态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,高50-1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.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蔹拼音注音Bái Liǎn别名山地瓜、野红薯、山葡萄秧、白根、五爪藤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(Thunb.)Makino 的干燥块根。春、秋二季采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蔹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蔹“条。功能主治《药性论》:“治温疟,主寒热结壅热肿。“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研末敷。复方止血消肿:白蔹成熟果实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