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马蝗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蝗果拼音注音Mǎ Huánɡ Guǒ来源

    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 amoenus Wils.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涩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治腮腺炎,淋巴结核,麻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干品3~5钱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蝗果拼音注音Mǎ Huánɡ Guǒ出处

    《文山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美丽栒子。全年可采,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路边、山坡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灌木,高1.5~2.5米。树皮红褐色;枝密生,韧性强,不易折断,小枝最初有软毛,最后几无毛。单叶互生或5~10片聚生于短枝上,卵圆形至披针形,长1~2厘米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被白色绒毛;叶柄长2~5毫米,具毛。花白色或粉红色,6~10朵排列成密生的伞房花序,生于小枝顶端。花萼筒有白色毛茸,萼齿三角卵圆形;花瓣平展,卵圆形。梨果倒卵形,较小,紫红色,有核2~3枚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涩,性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治腮腺炎,淋巴结炎,麻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马蝗果拼音注音Mǎ Huánɡ Guǒ别名

    马蛇果

    英文名root of Beautiful cotoneaster出处

    出自《文山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西南栒子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toneaster franchetii Bois[C.mairei Lévl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切片、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2900m的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西南栒子 半常绿灌木,高1-3m。枝开张,呈弓形弯曲,暗灰褐色或灰黑色,嫩枝密被糙伏毛,老时逐渐脱落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3mm,具绒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;叶片厚,椭圆形至卵形,长2-3cm,宽1-1.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幼时具伏生柔毛,老时脱落,下面密被带黄色或白色绒毛。花两性,5-11朵成聚伞房花序,生于短侧枝顶端,总花梗和花梗密被柔毛;苞片线形,具柔毛;花直径6-7mm;萼筒钟状,外面密被柔毛;萼片5;花瓣5,直立,先端圆钝,粉红色;雄蕊20,比花瓣短;花柱2-3,离生,短于雄蕊;子房下位,先端有柔毛。果实卵球形,直径6-7mm,橘红色,有3-5核。花期6-7月,果期6-10月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苦、涩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。主痄腮;淋巴结炎;麻疹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鞭叶铁线蕨拼音注音Biān Yè Tiě Xiàn Jué别名岩虱子、有尾铁线蕨、过山龙来源蕨类铁线蕨科鞭叶铁线蕨Adiantum caudatum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及东南、西南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鞭打绣球拼音注音Biān Dǎ Xiù Qiú别名地草果、红顶珠、顶珠草、底线果、地红参、地红豆、地胡椒、月月换叶、连线草[云南]来源玄参科羊膜草属植物羊膜草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.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饱饭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、乌饭子、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,以枝叶、果实入药。生境分布四川。性味枝叶:苦,平。果:酸、甘,平。功能主治枝叶:主治偏头痛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ccinium laetum Diels[V.mandarinorum Dielsvar.laetum(Diels)Metc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。全年可采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治偏头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饱饭花枝叶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