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牛毛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毛七拼音注音Niú Máo Qī出处

    《陕西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曲尾藓科植物山毛藓全草。全年采收,阴干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背阴的岩壁、岩穴或石隙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陕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密集成丛,暗绿带黄棕色,高4~10厘米。茎直立,纤细,又状分枝,多目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枝,形成分层的垫状;密披红棕色暇根。叶密生,干时卷缩,湿时倾立,狭长披针形,全缘,内卷;中肋单一,细长,先端突出叶尖。雌雄同株。蒴柄黄色,干时直立,湿时弯曲。孢蒴圆卵形,具短台部,具深色纵纹8条。蒴盖圆盘状,具长喙。蒴帽兜形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淡,性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养阴清热,安神定志,祛风除湿,止血镇痛。治骨蒸潮热,神经衰弱,风湿疼痛,癫狂,外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4~5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毛七拼音注音Niú Máo Qī英文名Oreas出处

    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曲尾藓科植物山毛藓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as martiana(Hopp. Et Hornsch.) Brid.[Weisia martiana Hopp.et Hornasch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采收,阴干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高山背阴的岩壁、岩穴或石隙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、四川、陕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山毛藓,密集成丛,暗绿带黄棕色,高4-10cm。茎直立,纤细,叉状分枝,多自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技,形成分层的垫状;密披红棕色假根。叶密生,干时卷缩,湿时倾立,狭长披针形,全缘,内卷;中肋单一,细长,先端突出叶尖。雌雄同株。蒴柄黄色,干时直立,湿时弯曲。孢蒴圆卵形,具短台部,具深色纵纹8条。蒴盖圆盘状,具长喙。蒴帽兜形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本品为数十株密集丛生,呈垫状或团门面,暗绿带黄棕色。每株分离湿润后,茎纤细,长可达10cm,多分枝,分枝基部可见密集的红棕色须状假根。叶密生,干时卷缩,展开后呈卵状披针形,全缘内卷,基部下延呈尖耳状,顶部狭尖,中肋1条,先端突出叶尖。有的可见孢蒴,圆卵形,具短台部,有8条深色纵皱,蒴盖圆盘状,具长喙,蒴帽兜形。气微,味淡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肺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淡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养阴清热;安神定志;祛风除湿;止血镇痛。主骨蒸潮热;神经衰弱;风湿麻木;筋骨疼痛;癫狂;外伤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2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
    复方

    1.治神经衰弱 山毛藓15g,枣仁9g,炙远志6g。煎。

    2.治风湿麻木 山毛藓15g,络石藤9g。煎服或泡酒服。(1-2方出自《中国药用孢子植物》)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别名人参条英文名Panax ginseng C.A.Mey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ax ginseng C.A.Mey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、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.,以根(黑色老根为佳)入药。生境分布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。性味酸、甘,温。功能主治祛寒,温肾。主治寒疝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叉枝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.,以叶状体入药。功能主治为琼胶的辅助原料,并用作缓泻剂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别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别名苦葵鸦葱、羊奶及及、散枝鸦葱、分枝鸦葱来源菊科叉枝鸦葱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.,以鲜植物汁液入药。生境分布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。性味苦,寒。注意根有毒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叉歧繁缕拼音注音Chā Qí Fán Lǚ来源石竹科叉歧繁缕Stellaria dichotoma L.,以根、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华北、西北、四川。性味甘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。主治盗汗骨蒸,结核潮热,久疟发热。用法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