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普陀南星

    拼音注音Pǔ Tuó Nán Xīnɡ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块茎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aema ringens(Thunb.)Schott[Arum ringens Thunb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挖,去掉残茎、须根及外皮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阴湿处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台湾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普陀南星,多年生草本。块茎扁球形,具小球茎。鳞片叶向上渐狭,内面的长约12cm。叶2或1,叶柄长15-30cm,粗7-8mm,下部1/3具鞘,鞘管状,口部截形;叶片3全裂,裂片无柄或具短柄,中裂片宽椭圆形,长16-23cm,侧裂片偏斜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15-18cm,宽均在10cm以上,先端渐尖,具长1-1.5cm的锥状突尖,侧脉脉距约1cm,集合脉距边缘5mm。花序柄短于叶柄,佛焰苞管部绿色,宽倒圆锥形,长3.6-4cm,上部粗1.8-2cm,喉部多少具宽耳,耳内面深紫色,外卷;檐部下弯成盔状,前檐具卵形唇片,下垂,先端外弯。肉穗花序单性,雄花序无柄,圆柱形,长约1.5cm,粗约8mm,雄花螺旋状排列,花药2,具短柄,2室,药室短卵圆形,顶孔横裂;雌花序球形,长、宽约1.5cm,子房卵圆形,顶部渐狭;各附属器棒状或长圆锥状,长3.5-4.5cm,先端钝,基部增粗至0.9-l.2cm,具长5-10mm的柄,向上渐狭,上部粗6-9mm。花期4月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普陀南星氯仿或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g/kg,表现为肌张力增加、竖尾,呼吸变得深而慢,可能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关。误服后有毒,可引起恶心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头痛、头晕,视物模糊,甚至失明,可能是药物对视网膜细胞有特殊的毒性所致。严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、室颤及呼吸麻痹、神志昏迷以及急性肝坏死。出现以上症状,采取催吐、洗胃及导泻,可用三磷酸腺苷、辅酶A、烟酸吡硫醇等,并给予低脂肪、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,皮肤接触可致烧灼感,红斑水肿等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辛;性温;有毒

    注意

    阴虚燥咳及孕妇禁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燥湿化痰;祛风定惊;消肿散结。主痰湿咳嗽;风痰眩晕;中风;口眼喎斜;破伤风;痈疮肿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6g(需经炮制后用)。外用:适量,醋磨涂;或研粉醋调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绿南星、天南星、白南星、南星七、螃蟹七、三甫莲、蛇芋头来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. E. Brown,以块茎入药。生境分布湖北。功能主治有毒。祛痰止咳,镇痛。并治劳伤,痈疽。用法用量外敷治痈疽。摘录《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别名刺柄观音座莲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iopteris muralis c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ǎi别名山刺柏、刺柏树、短柏木来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, epith mut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、甘肃、山西、福建、江西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主治麻疹,身热不退。用法用量4~5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别名细梗蔷薇来源蔷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. et Wils.,以果实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。性味甘、酸、微涩,平。功能主治止痢消肿。主治痢疾,痔疮。用法用量3~5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桐叶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。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,蛔虫症。用法用量研末开水冲服,0.8~1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刺桐叶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别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