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驱风通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驱风通别名

    大叶臭椒、有刺盐肤木、刺椿木、天星木、血虎、红簕通

    来源

    芸香科驱风通Zanthoxylum rhetsoides Drake,以茎、枝、叶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广东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微苦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,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

    风湿骨痛,感冒风寒,小儿麻痹后遗症:茎或枝3~8钱,水煎服。

    跌打骨折,外伤出血:叶捣烂外敷。

    烧烫伤:茎适量水煎外洗,并有叶研粉撒布患处。

    毒蛇咬伤:用干或鲜叶捣烂加酒或酒糟热敷患处,或用干粉加鲜薄荷叶加酒少许捣烂外敷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驱风通拼音注音Qū Fēnɡ Tōnɡ别名

    有刺盐肤木、刺椿木、天星木、满天星、木满天星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臭花椒的茎、枝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Wall. Ex Hook. F. [Z. rhetsoides Drade; Z. odoratum (Levl.) Levl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茎、枝切片晒干;叶鲜用或晒干研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、路旁湿润处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乔木,高达15m。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,树畅通灰褐色,当年生的枝髓部常大而中空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坚纸质至革质;小叶柄长2-4mm;小叶片9-15,卵形、广卵形或为卵状长圆形,长7-145cm,宽3.5-7cm,先端急尖或为短尾状尖,钝头而微凹,生于叶轴上部的小叶片通常基部为圆形而不等,生于叶轴下部的小叶片狭楔形而相等,具较细小,边级具浅的圆锯齿,齿缝处有透明腺点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青绿色,干后两面为棕红色,均不被毛,中脉毛泽东思想有下陷,在下面凸出。伞房圆锥花序顶生,花轴略被短毛,长10-30cm,花枝斜出,白色,芳香,花轴及花枝上着生短刺;苞片细小,卵形;萼片5,广卵形,长约1mm;花瓣5,长圆形,长约2.5mm;雄花的雄蕊5,长约3mm,花丝线形,花药广椭圆形,药隔先端有半透明的腺点1颗,退化心皮细小,先端2-3叉裂;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,心皮3,花柱极短,柱头状。成熟的心皮2-3,稀为1,棕红色。蓇葖果棕红色,分果爿的表面有粗大的腺点。种子卵球形,长约3.5mm,棕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辛;苦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除风湿;消肿解毒;止痛止血。主风寒感冒;风湿痹痛;跌打骨折;外伤出血;烧烫伤;毒蛇咬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茎枝10-25g;叶6-15g。外用:适量,茎枝水煎外洗;干叶研粉撒布;或鲜叶捣烂,加洒调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姑叶拼音注音Cí Gū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叶片。性味①《本草图经》:“味甘微苦,寒,无毒。“②《重庆草药》:“(全株)辛辣,有小毒。“功能主治消肿,解毒。治疮肿,丹毒,恶疮。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研敷蛇虫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姑花拼音注音Cí Gū Huā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泽泻利植物慈姑的花。功能主治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明目,去湿。治一切疗肿痔漏。““祛湿之功,同于茵陈。“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疮:慈姑花适量。用冷开水洗净,捣敷患处。孕妇忌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í Zhú别名甜慈、酒米慈、钓鱼慈、丛竹来源禾本科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,以竹芯、竹叶、竹根(根状茎)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性味苦、甘,微寒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叶拼音注音Cí Zhú Yè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(慈竹叶)。 全年可采。摘下嫩叶,晒干或鲜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。产四川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慈竹(《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茎。性味下乳。功能主治内服:炖肉或煎汤,鲜者1~4两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