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上树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上树咳拼音注音Shànɡ Shù Ké别名

    瓜核草

    出处

    《广西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阴湿的石壁或树上。分布云南、贵州及华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细长如铁丝,横走,淡绿色,疏被鳞片,基部鳞片圆形,向上部为钻状披针形,有粗齿。叶一型,近肉质,有极短柄或几无柄,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6~10厘米,中部宽为1.5~2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短楔形,叶脉网状。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中部以上,近主脉,圆形,黄棕色,径2~3毫米,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。

    归经

    入肺、小肠二经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甘,性子,无毒。

    注意

    寒症忌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水,除烦清肺气。治淋沥癃闭,热咳,心烦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5~8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上树咳拼音注音Shànɡ Shù Hāi别名

    桂寄生、骨牌草、瓜核草、金锁匙

    英文名rostrate Lepidogrammitis出处

    出自《广西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dogrammitis rostrata(Bedd.) Ching[Pleopeltis rostrata Bedd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-1700m的山坡树干或岩石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株高4-10cm。根茎横生,细长如铁丝,淡绿色,自基部向上疏被钻状披针形鳞片,边缘有粗齿。叶近二型或一型,远生;有极短的柄或几无柄;叶片肉质,卵状披针形,长6-10cm,中部宽1.5-2.5cm,先端短尖,基部短楔形;叶脉网状,内藏1小脉,少有分叉。孢子囊群背生叶片中部以上,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,接近主脉,通常分离;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小肠经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甘;平

    注意

    寒症忌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尿;止咳;除烦;解毒消肿。主小便癃闭;淋沥涩痛;热咳;心烦;疮疡肿痛;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24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í Yān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“通关窍,治惊风,明目,定头痛,辟疫。““能追风发汗。“用法用量外用:搐鼻。制法《广大新书》:“造鼻烟法:香白芷二分,北细辛八分,焙干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鼻血草拼音注音Bí Xiě Cǎo别名红活美、滇荆芥、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(Benth.) Bakh. f. [M. parviflora Benth. non. Sal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鼻血雷拼音注音Bí Xiě Léi别名鼻血连(《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》)出处《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》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。冬季采挖,洗净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。分布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丛枝蓼拼音注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出处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或阴湿处。分布我国南北各地。原形态丛枝蓼,又名:簇蓼。平卧或斜生草本,高3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别名铁牛入石、竹叶牛奶仔、母猪精、细叶牛奶树、石榕、奶汁草来源桑科丛毛榕Ficus comata Hand.-Mazz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福建、广东、贵州。性味甘、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行气,健脾利湿。主......